article_image

作为文职人员,我的工作离不开扫描软件。

Craig Mod 指出,一旦你成天呆在花园里,就能发现几块钱的剪子和一千块的日本进口园艺剪刀有何区别。碰巧,我也有一个种满香草的阳台(尽管为此搬空了客厅),只要不出差,每天都要侍弄一番,我完全理解好剪刀和超市里的便宜货有多大区别。

与此类似,一个一年也扫不了十张 A4 纸的人,固然会觉得原生扫描工具很“丝滑”^1,而唯有工作繁重之人,方能发现那些工业级软件之美。在消费主义的叙事背景下,真正用心并且还不倒闭的工业级软件其实不多。

我曾在几年前毫不吝啬地夸赞 Scanner Pro,但现在的 Scanner,甚至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不如 iPhone 自带的扫描软件,原因无他,不是 iOS 有什么进步,而是 Scanner 引入的人工智能毁了一切。我再也没有得到过哪怕一页无需手动调整的 PDF,每一页都在疯狂占用内存评估其“类型”,我再也没有完整扫描过一份判决书而不遭遇软件闪退。我考虑过是否要在公共场合批评 Scanner,经过长达半年的无效沟通,你现在看到了。

Scanner 并非个例。我的同事购买了扫描全能王(或者全能扫描王,我分不清),一夜之间,随着人工智能入侵,我们又回到了不靠谱的时代:时而无法识别边缘,时而多出一圈黑边,至于白色桌面上的单张A4白纸,更是足够挫败最先进的扫描软件。

我戏仿诺克斯十诫^2,提出扫描工具使用中的种种规则。我一度以为,这些规则是技术限制的产物,或许将来都会被——人工智能!我真的曾经这么相信——解决,不料,以 Scanner 为首的扫描软件,已经退步到 2012 年以前的水平^3,考虑到时间如此巧合,唯一的解释就是人工智能。不如说,下面的规则,现在看起来更像是“给人工智能擦屁股的诸诫”。

平面

照相机唯一擅长的就是捕捉另一个平面。大卫·霍克尼在研究绘画史和摄影史(他称为“图画史”)时指出,摄影是平面,它只能完美捕捉另一个平面,否则都会有折损。这一洞见对摄影师喜忧参半,但对动辄要扫描几千页案卷(还有一个工作人员在一旁催你)的倒霉律师来说,反倒是北极星:那就给扫描软件提供一个平面!

散装文件另有令人忧心忡忡之处,待下文详述,本节先处理书籍。以从左到右翻阅的书籍为例,除非你愿意拆开书籍,否则,可循以下步骤:

  1. 扫描前半本,拍左侧页面,用手指捏住空白处,则左侧页面基本可被拉平;
  2. 拍右侧页面,保持书页自然落在右侧,如有翘起,可稍稍拎起左侧,另右侧下落;
  3. 扫描中间的页面时,如两侧翘起不明显(大约是小于和桌面30度),可尝试双页扫描模式;
  4. 扫描到后半程,与上面两步的操作相反。

每一步,所扫描的页面,都尽可能保持平稳。诚然,你可以用手指压住页面,再指望人工智能手指移除算法;或者任凭页面弯曲,再嗷嗷待哺指望人工智能帮你掰回去。但是,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把页面放平呢?

Alt text
不同的扫描效果:拎起对侧、用手指按住、平放

author_avatar

律师, macOS/iOS 自动化业余玩家。有效即合法,无效的优雅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