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卧室大多数灯具都接入了智能家居,自己也常常思考可以用它们来做些什么。
我的睡眠质量还可以,比较容易入睡,夜晚时的各种灯光自动化设置主要是为了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以及更加便捷的操作。大部分的睡眠斗争,主要是在早晨时如何坚定快速起床,而不至于赖床误事。
这篇文章打算介绍一些我围绕睡眠这件事的各种小设置,给大家一些灵感参考。
环境灯光自动化
记得以前在社交网络上曾看到有人吐槽,说费那么大的劲接入智能家居,就是为了在手机上远程关个灯泡么?
我想灯光智能化不是为了一个个在手机上远程操控,也不是为了喊 Siri 那一嗓子,更有用的目的是在于自动化。
比如我在床脚边缘装了一个动作传感器,只要在晚上 12:00 至早上 8:00 这段时间识别到有人走动,就自动打开照明夜灯。我特地选择了一个低于床铺高度的灯光作为照明,并且保持较低的亮度,足以看清夜路,且不会刺眼。每次晚上需要上厕所时,都不用迷迷糊糊地找开关,差不多脚触到床底,夜灯就会随之亮起,并且设置了 2 分钟后自动关闭,差不多是上一个厕所回来躺着的时间。
针对早晨起床的场景,我也设置了起床前 10 分钟亮起部分灯光,模拟日出的场景,适当照亮卧室辅助起床,不至于起床时仍昏昏暗暗;并且设置了一段时间后自动关闭,基本上不用担心出门忘记关灯的情况。针对工作日和周末,也可以设置不同的起床照明时间。
灯光自动化的另一个好处是群体控制。现在越来越流行无主灯照明,但无主灯照明也就意味着你有大大小小非常多的光源,若不是在装修时就规划合理,后期可能需要非常多对应的开关来操控。若接入了智能家居,便可以批量控制。
比如我为晚上睡前准备的有两种灯光模式。
第一种是“暖光”。基本上是让卧室里的所有点光源(台灯、床头灯等)和氛围光源(灯带)同时打开,调整为中等适度的亮度(约 50%–80%),并设为暖色调。有时候是为了让卧室更加明亮,就会和卧室的主光源同时打开;有时候是为了增强温馨的氛围感,就会关掉主光源单独打开暖光模式。
另一种是“暗光”。目的是伴侣睡觉了,自己可能还在房间走动,或者使用电脑、阅读等行为。不想让卧室过亮打扰伴侣,但又不至于完全没有光线导致自己看不见。所以这种模式就是保留部分光源,并且将亮度调到偏低的状态(1%–10%)。
此外还有全部关灯的模式,就是按一下把卧室所有灯关关掉(并且停止 HomePod 播放)。这几种灯光模式,在各个场合都能快速操控,用 Siri 当然可以,坐在电脑前可以用我之前介绍过的 Scenecuts;手机或平板的话,拉下控制中心在“家庭”里操控;躺在床上,则用手表,配合我之前提到过的 Apple Watch Ultra 操作按钮,可以更快速操控。
电子设备各司其职
以前我经常会把 iPhone 带到床上,或者放在床头柜的位置。而现在,我选择把 iPhone 留在桌上,远离床头。因为将手机带到床上,要么是睡前玩太久手机影响睡眠;要么是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先刷刷消息,反而赖床更久。后来我觉得,赖床不如赖得有用些,赖床的时间用来玩手机不如赖床多睡会儿觉。
这反而让我将起床的 deadline 从有冗余推到接近真正的 deadline。因为以前我担心自己迟到,总会将起床时间调早 10 分钟,给自己早晨多一点时间余量。但后来发现其实因为知道早晨有时间余量,所以经常会赖床多睡一会儿,常常就不小心睡过了头。我意识到不要高估自己的起床意志力,索性将闹钟设到真正需要起床的时间就好。
真正跟着我睡觉起床的设备——Apple Watch,则进行了另一番详尽的设置。
除了前面提到的用侧边按钮控制灯光,首先是打开专注模式的同步,睡觉时可以打开 Apple Watch 上的睡眠模式,这样就会自动让拥有 AOD 的 iPhone 完全熄屏。
并且,将睡眠模式关联到一个睡眠专用的表盘,打开睡眠模式时能够自动切换过去。我特地挑选了“模块”这个表盘作为睡眠场景使用,因为这个表盘没有过多的色块,只有少量的线条,将表盘颜色设为较低对比度的颜色后(比如我设置的是“岩石色”),整个表盘就不会在晚上显得过于刺眼。
“模块”表盘还拥有多个复杂功能(表盘小组件),我将闹钟放在了正中间,可以快速检查第二天的闹钟设置。右下角的定时器,可以用于周末午睡时设置 30 分钟。此外放了日出日落(用于查看天亮时间)、家庭(用于控制 HomeKit 设备)、天气(看第二天天气状况)几个组件。
小结
我一直认为睡觉这件事不宜过于庄重。有的人为了缓解失眠可能会去尝试一些睡前仪式,比如听轻音乐、洗热水脚、点香薰等等,但正是这些仪式,加强了你睡前的紧张感——我都做了这么多帮助睡眠的仪式了,为什么还睡不着?仪式越刻意可能越睡不着,反而是有时候心大一些,别太挑剔睡眠环境,更易梦见周公。
题图来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