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过夜,我外出时必然带一个工具包,在不熟悉其中工具的朋友看来,这个工具包就像是哆啦A梦的口袋,无论是车胎坏了、手机充不进去电了或者手指被划伤了,我总是能够随手掏出应急道具。
我的工具包直接源自北美的 Go Bag——虽然小到只有百分之一——这个看上去像是荒原求生工具箱的美式大杂烩工具包,其实有非常明确的目的:让使用者尽可能撑到补给站点。原始的 Go Bag 也被称作 Get Home Bag,顾名思义,就是让出门在外的人能够撑到回家,无论是遭遇一暴风雪还是真的碰上恐怖袭击。所以,你在里面可以看到棒棒糖和霰弹枪这些貌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
当然,美国人搞的那套东西,可能是受911影响太深,弄得好像每天都在打仗一样,幸好在我所生活的地区,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暴动或者外星人入侵,而是常见物品(以及身体)损坏后如何紧急维修,尽可能撑到回家或者最近的修理店。我的工具包沿着“修修补补往前走”的路径慢慢演变过来,最终里面汇集了各种维修道具,从电子产品修理工具、日常用品修补道具到修理人体的常用急救物资。^1
不过,除了常见的针线包和各种修补贴,我的工具组合乃至工作间中还有一大把常人绝对想不到的东西:热缩管。如果你听说过这玩意儿,大概率只是因为有些商家把它宣传成手机数据线修复神器,这倒也是热缩管的用途之一,但是更像某种 life hack,而热缩管本身依然流露着一股浓重的工业气息,一般人恐怕会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