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世界中在书桌上摆弄文具的经验,已被初代交互界面设计师引入了虚拟世界,桌面隐喻早已统一世界。只不过,这种隐喻往往止步于图标的粗浅视觉层面,在交互上常常露怯,为此,我曾在《人是一切的尺度:桌面空间隐喻的再审视》一文中尝试复兴:
四个方向的随意组织,才是对现实世界的诚挚致敬:在平面上摆弄文件,左一摞、右一堆,自然而然根据优先级或项目分成几团,而不是一上来就考虑重命名、打标签、建文件夹等复杂操作……nendo 的设计师——就是给罗森便利店画 Logo 的那位——喜欢用小便利贴快速记录灵感,稍后再随意摆弄这些纸片,排序、分组,吾辈改造桌面,或与此有些许相似。
但基于鼠标或触控板的交互终归令人不悦,说到底不过是对物理动作的粗糙模仿。这也难怪,iPad 诞生之初,在触摸屏上整理资料有一种回归物理世界的痛快,尽管这种体验在扁平化和液态玻璃的视觉癌症蔓延后,几乎已经不见踪迹(年轻的读者可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那么请找找 iPad 2 的视频,望梅止渴)。
可惜 Mac 电脑依然基于键鼠,似乎没有改进交互的希望。不过,如果放弃模仿物理世界的拖放操作,不难获得数字设备专属的文件移动交互——全键盘操作。早在 PSP 乃至 GBA 系列的游戏机上,我们就体验过如何用寥寥几颗按键整理包中装备。确有能人异士,设计了基于掌上游戏机的交互界面,我们不必走得如此远,也能从中获得信心,改进 macOS 上的文件移动交互。
我常在交通工具上办公,难以施展,对键盘依赖多于触控板,故设计此套动作,用于移动单个或整组文件,就像在掌机上整理装备,或者摆弄俄罗斯方块里的组件(我确实将处理任务当作消除俄罗斯方块)。常用桌面整理文件的读者,可能还记得,通过光标拖动文件偶尔会无效,或被 macOS 误读为多选(这是对 iOS 的拙劣模仿),最糟糕的情况下,所涉文件将乱做一团、部分文件还会随机跑到桌面右上角。这些不确定性都是对用户的伤害,也多多少少推动我设计本文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