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_image

运气不好的时候,喝水都会塞牙缝。我的旧电脑(MacBook Air M1)刚超过保修期不久,似乎它忽然想起了什么,连夜发出嘶嘶的电流声,报销了左上角的 USB 接口(网上反映的问题,似乎也集中在这个接口)。

于是,吾辈在 2025 年,有幸重温了 2015 年的经典机器:全身上下只有一个数据接口的 12 英寸 MacBook(不算耳机插孔)。当然, iPad Only 鼓吹者每天在痛并快乐着,我们不必在乎他们的感受。

正常人,尤其是一个需要正常工作的人,都无法接受一台只有一个接口的电脑。如果我打算充电,我就不能接上U盘或硬盘备份书籍。如果我跑渲染一个模型,我就不能挂上硬盘加载外置资料。如果我往至今仍然配备 USB 2.0 接口的 Kindle 里导书,或者给与前者心有灵犀的 iPhone 备份数据,那么我得确保电脑有足够的电量,免得中途关机或强制弹出外接设备。

对于一台刚刚超过保修期的机器来说——显然,我非常了解并尝试过 SMC 和 NVRAM 急救措施——维修费用简直就是国际笑话,你可以买两台成色不错的二手 MacBook Air M1 或最新款的 M4 型号。而第三方服务虽然不必更换整块电脑主板,却也要做开颅手术,我有过非常糟糕的经历,一望井绳便打激灵。

很快,我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数据线,它本质上是一段 USB-C 延长线,只是将充电和数据传输两项功能分开,分出两个 USB-C 母口。

Alt text
一分二数据线,相对不碍事

不同于传统的拓展坞,一分二数据线的本质是线,而不是半个巴掌大的方块,这让它几乎隐身。自到货以来,我一直把它接在充电线上,从不费心插拔,并不觉得携带了一个鼓鼓囊囊的异物(如果充电线是黑色的,这段延长线会更不起眼)。淡入背景,就意味着我绝对不会忘记携带,这也是拓展坞最糟糕之处:带上不用,要用没带。一旦有元认知负担,事情就麻烦了。

Alt text
一分二数据线可以和充电线一同卷起来收纳

既然是线,还有不少附带的好处。我经常出差办公,在公寓里则席地而坐,膝盖和大腿几乎成了我的第二块桌板。虽然看上去很潇洒,可每逢起身或活动筋骨,就很容易撞落外接设备。我曾经买过一个拓展坞,论总体积,其实比数据线更小巧,但它整体是刚性的——请想象早期需要插在 iPad 充电口补电的 Apple Pencil——一碰就掉。数据线则不然,整体柔性,伸懒腰时轻轻刮擦也不不至于撞落。

一分二数据线也有延长功能。一般的数据线长度,总落在一米、一米半和两米的等差数列上,就和台阶一样,走一步显得娘娘腔,走两步又会扯到裤裆:数据线要么太长,挂在地上,要么太短,每次在床上看时间,总把数据线给扯下来,还得半夜下床装回去。一段十几公分的延长线,碰巧化解了尴尬。

此外,延长线还避免了接口打架。MacBook 上的两个自带接口离得很近,只要U盘稍微宽一点,就不能和充电线共存,无法一边充电一边传输数据。只不过,如果不是接口坏了,我很难想到通过延长线解决问题,我实际做的是买遍市面上的高性能U盘(暂未找到能和充电线并存的)。

唯一的遗憾是,一分二数据线的传输速度有限,大概每秒只能传输一百多MB数据。如果要备份大量数据,会稍微花点时间。


author_avatar

律师, macOS/iOS 自动化业余玩家。有效即合法,无效的优雅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