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_image

注意:这不是一篇测评(当然也不是评测)。测评者,测而评之,泛泛而谈,流于表面,曰有一说一,其实不敢得罪人,最终赢得软文名。有能力者不如阅读参考文档。

大多数技术会都会长期处于巴洛克阶段,也就是说,这段时间里技术本身可能快速发展,然而往往被用于最感性乃至迷信的用途,而并不真正作用于现实世界。鲁迅曾尖锐地指出,西方人用火药制造枪炮,推翻了封建统治,而中国人却只能用来取悦神明。其实这是任何技术的常态。1

笔记工具以及相应的一系列技术也不例外。最近几年,几乎凡是能够输入文字的软件都想加入双向链接或者知识图谱阵营,以求在知识管理的淘金热潮中分一杯羹——但如您所见,多数时候它们只是自欺欺人、抚慰使用者的心灵,给他一张看似浩瀚无际的“第二大脑可视化图谱”。

再往前几年,云笔记也曾经席卷大江南北,中外的厂商都纷纷进入这一场争夺战。其实再往前数个十几二十年,画板类笔记也曾经先掀过一场热潮,只是彼时移动设备尚未普及,Microsoft 的尝试只能在极少数商业精英中引起共鸣。

如果我们把望远镜的焦距调得更远,就会在上个世纪前几十年看到类似的技术巴洛克浪潮。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有人发明了纸质版本的卡片笔记,美名其曰 Memindex,面向商务人士。如今小学门口文具店里所贩卖的日记模板,基本可以直接追溯到当年的笔记卡片。

在每一次浪潮中,笔记技术都和最感性的需求捆绑起来,以至于每一年,身处商场人都觉得自己正处于革命之中——很可惜,大多数时候新技术只是作用于感官:花哨的图表冲击了眼球,厚度快速增加的纸片给人满足。而止步于感官上的震撼,恰恰会让我们停滞不前;2020 年前后的卡片笔记革命更大程度上是一场视觉表演,就像烟花舞于天空,然而真正能够掌握黑色火药之威力的人,却寥寥无几。

眼下,这场技术巴洛克浪潮的顶端是 Obsidian、Logseq 和 RemNote 等耀眼的浪花与泡沫;而在水面之下,却有一股更为磅礴持久的力量。这些潜于海面下的工具和技术没有名号,我愿意赋予他们一个:卡片笔记编辑器。以 FSNote 为代表,这些幕后的工具很可能会是下一次的波峰——又或许,在一个世代以前已经达到过高潮。

何为卡片笔记编辑器

第一篇会员文章中,我就抛出了一对儿概念:卡片笔记浏览器卡片笔记编辑器。当时适逢 Obsidian 推出第一个正式版,我毫不吝啬地将其誉为卡片笔记浏览器之翘楚;而相对于浏览器,当然也需要编辑的工具:

一如 Markdown 有编辑器和浏览器(语出 Hum),卡片笔记也有编辑器和浏览器,前者主打轻快的录入,后者负责华丽的渲染。一个领域方兴未已之时,两类工具往往难以区分,可假以时日,编辑和浏览的区分就很明显了,Markdown 领域出现了 Marked,专司浏览大文档;Evernote 积重难返,于是诞生了 EverMemo,希望接手信息录入这一环节。卡片笔记诞生之初只是一扎功能的拼凑,时至今日,多数软件都在浏览功能上搞军备竞赛,以至于把软件做得又大又慢又耗电。Obsidian 的编辑功能固然不差,但和 nvALTFSNote1 WriteriA Writer 等传统编辑器——前面列举的均支持双向链接——相比,恐怕显得过于笨重。而 Obsidian 最有远见的选择就是站在了 Markdown 格式这边,这让它可以和任意一款 Markdown 编辑器共享文件,我就先用 nvALT 或 FSNote 快速记录,再用 Obsidian 回顾浏览。

或许和所有人的传统认知完全相悖,双向链接的历史要比 Markdown 更悠久。Markdown 可以追溯到 2006 年,而双向链接几乎和维基百科一起诞生,因此长期以来 [[]] 也被称为维基链接(Wikilinks)。

Markdown 之所以能火,道理就像这样:一群每天租玛莎拉蒂去 200 米外的公司上班的家伙,忽然发现了自己原来有两条双腿,走路可比开车方便多了!Markdown 的流行也是一场返朴归真的运动,并没有什么认知负荷。但卡片笔记却不一样,网络、超链接和知识图谱都是相当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世界中很难找到对应物。Roam Research 的功劳就是推广了可视化的链接网络——尽管对于其用处,我仍然持保留意见——但 Roam Research 毫无疑问扫除了多数人对卡片笔记的心理障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谈论卡片笔记编辑器,其实就是在谈论双向连接革命之前的老一辈卡片笔记软件。它们拥有相对完善的链接功能,但并不提供可视化选项。打个比方,使用这些软件,就像依靠车身上的标志物乃至直觉去倒车,而不安装倒车雷达。

诚然,主流的几款卡片笔记浏览器都不需要花钱,反倒是这篇文章即将要推荐的 FSNotes 还要收费。2如今还使用卡片笔记编辑器,是不是一种复古行为,或者干脆说没事儿找事儿?绝非如此。所有用过 Markdown 的人都知道,输入文字查看效果是两回事,打字时我们希望一切从简,而事后查看则需要更多元的视觉效果。卡片笔记浏览器精于后者,但是 Obsidian 和 Logseq 等工具就像夏夜中的烟火,虽然很漂亮,却没有致命的杀伤力。

双向链接的致命威力,就在于舍弃可视化效果,紧抓双括号语法,上场短兵相接。

从搜索到双向链接

Searching for notes is not a separate action; rather, it is the primary interface.—— Notational Velocity

现在的卡片笔记软件,主要由两个功能集支撑着:一半是双向链接,另一半则是可视化网络。卡片笔记编辑器擅长前者。

在双项目链接热潮出现端倪时,我作为 nvALT 老用户,完全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双向链接,这不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技术吗?所谓的双向链接,就是说当你点开一篇笔记时,可以看到其他引用过它的笔记。如果您觉得这种技术非常神奇,现在请尝试以下操作:

  1. 随便找一篇笔记,把它的标题复制下来;
  2. 在整个笔记库里搜索刚刚复制下来的标题;
  3. 现在盯着搜索结果列表看上20秒钟,保持眼睛不要眨,然后忽然把目光转向附近的空白处。

——抱歉,这不是什么视觉幻觉游戏,您不会看到耶稣的脸孔。不过刚才浪费您20秒的搜索结果页面,是不是似曾相识?其实,搜索结果列表双向链接列表中的内容完全一致,没有半个字符的差别。

Alt text
双向链接的本质就是搜索

易言之,搜索就是双向链接,而卡片笔记编辑器,其实是在不断执行搜索操作。

Notational Velocity/nvAlt 的遗产:搜索为本位

知识点:几代卡片笔记编辑器的简史

Notational Velocity 是一个开源项目,在 GitHub 上显示创建于 2009 年,而 Google 上能够找到的最早页面在 2005 年,保守以前者为准。

nvALT 是 Notational Velocity 的一个分支,由知名开发者 Brett 创作(他还开发了 Markdown 浏览工具 Marked 2)。“nv”就取自“Notational Velocity”。目前,nvALT 已经多年未更新,在最新系统上常常崩溃,开发者正在筹划下一代产品 nvUltra,但跳票至今没有动静。

FSNotes 和前述几款软件没有直接的血统关联,但是在设计上继承 nvALT,且至今仍在更新,如果您想尝试卡片笔记编辑器,FSNotes 是最佳选择(截至2023年5月)。

顺予指出,FSNotes 在国内的名气主要来自开源,这简直让我恶心,那些夸耀开源的混蛋,试问开源的东西您就有能力编译吗?“开源”两个字,事实上掩盖了 FSNotes 全部的优点,把她降格为提供免费性爱的荡妇。

FSNotes 的精神导师 nvALT/Notational Velocity 就主打搜索,它们也是双向链接语法最早的实践者。3Notational Velocity 在自己的介绍页面上就反复强调搜索、搜索、搜索,无论浏览现有笔记、查找相关笔记还是新增笔记,都始于搜索:

  1. 手动搜索:每次打开 nvALT 时,光标都默认在输入框,您可以马上输入关键词,全文检索所有笔记;4
  2. 点击查看:除了手动输入关键词,您也可以直接点击现成的双向链接,这些链接均为 [[笔记标题]] 格式,点击后,nvALT 会把笔记标题放进搜索框,效果相当于列出所有相关笔记;
  3. 新建笔记:如果您输入的关键词没有结果或者点击标题后查无此文,那也可以按下回车键,直接创建一篇新笔记。

总之,在 nvALT 中,一切都围绕着搜索展开,没有一层套一层的文件夹结构,也没有仿佛满天繁星的标签。搜索是 nvALT 的第一性原理,FSNotes 有着基本一致的逻辑,它也确实可以自称接过了 nvAlt 的精神衣钵。如果不理解搜索,就会误以为 FSNotes 是“yet just another note taking App”;绝大多数测评文章只会报菜名一样罗列一百个功能,也就不奇怪了。

注意,在创建双向链接时,FSNotes 不能像 Obsidian 那样根据输入的字符实时推荐相关笔记。我会在自动化相关部分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退一步海阔天空:多文件夹

nvALT 抓住了双向链接的技术内核,但它未免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当属不支持文件夹。一个人难免同时涉足多个领域,我自己在本职工作之外,也会在网站上写点杂文,同时我还要有做菜和户外运动的业余爱好……各个领域的笔记,确实不适合全放在一个文件夹里。

狂热的传统卡片笔记支持者或许会辩称,卡片笔记代言人 Luhmann 也没有文件夹,照样写了那么多论文。这是一种变型的希特勒谬误,把老教授的成功归结于他所有的行为,而不加区分。事实上,就连 nvALT 的开发者本人也在下一代软件中加入了文件夹。5

FSNotes 最大的进步在于同时读取多个文件夹,如果你乐意,也可以沿用一层套一层的传统组织习惯,直接在快速笔记的侧边栏中整理文件。

向前进,向后退

琳琅满目的笔记功能就好像是一个比一个内卷的玻璃器皿加工工艺,而在种种满足于感性目的的技术中,只有链接脱颖而出,就像文艺复兴期间涌现出来的种种技术中,鲜有像雕塑玻璃镜片的工艺那样,能够把人类的视野往前推进几百万公里。

一个空有链接技术的软件显然过于硬核,一般人只会觉得这样的软件让人如坠五里雾中,点了几个链接之后就找不着北。nvALT 就缺乏合理的导航机制:当你在 nvALT 中点击一个接一个的双向链接,就好像掉进了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兔子洞。

FSNotes 则引入了古老的原生技术,一举解决了迷路问题。多数传统 macOS 软件都有前进(Forward)和后退(Back)机制,比如在 Finder 中,当你点开一个又一个的文件夹后,仍然可以连点几次后退按钮,按顺序退回去;在用预览工具读 PDF 时,也可以一会儿翻翻目录、一会儿看看索引、一会儿又跳到感兴趣的章节,但不至于迷路,阅读足迹都被系统记录了。有交互设计师指出,前进和后退按钮让用户可以在计算机界面中放心地浏览穿梭;管见以为,这对儿按钮这好像一个误入森林迷宫的孩子,沿途撒下、充当指路标记的面包屑。

Alt text
连续点开笔记后,可以原路回退

FSNotes 也加入了类似设计,你这样不断点击链接、打开一篇又一篇笔记,同时你也可以连续按下返回按钮,找到刚才打开过的笔记。我的笔记大多写成三段论形式,一篇笔记有大小前提,检查其中一个前提时又会发现别的事实或理论依据,很容易就会往前“穿透”三五层;此时前进和后退这两颗简单的按钮,就在笔记迷宫之中牵起了一条阿里阿德涅之线,让人随时能够找到阅读路径。

速度为王:废话少说,打开就写

之前在介绍 nvALT 时,我把它定位成草稿工具,并且不断强调其速度快、输入快、搜索快,创建新笔记也快如闪电。速度快慢,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相对概念,在自行车以及机动车问世之前,马匹的速度是人类能够想到最快交通速度6。说一个笔记快还是慢,一定程度上也是相对的,在2015年前后,硬件条件有限,Simplenote 可以凭启动速度傲视群雄,而 Evernote 已经和它的名字一样,成为笨重的象征。Obsidian 刚刚问世时,速度也不尽如人意,我在英特尔芯片的苹果电脑上需要等待10秒钟才能打开;而 M1 芯片则把其启动速度压缩到一秒之内……

以上讨论在 FSNotes 面前都毫无意义。对于 FSNotes 而言,速度却是绝对的。原因不难理解,在设计层面上,FSNotes 紧紧围绕搜索,你每时每刻都如同箭在弦上,基本只需要想着打字、打字、打字,没有其他碍事的操作;而在技术层面,FSNotes 主要读取纯文本文件(同时也不拒斥富文本),而且不需要像黑曜石那样加载一大堆花哨主题和插件,速度当然有保证。

而当速度快到一定程度,一款笔记软件可能会发生质变,其射程也远远超出了个人笔记的一亩三分地。我把几本常用百科全书行业词典直接塞进了 FSNotes——当然是纯文本格式——专门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像查询时就像检索自己的笔记一样全文搜索那几个大部头。比如建筑师亚历山大的《建筑模式语言》,以及媒介研究权威 Ann Blair 编的百科,弹指之间即呼唤到眼前,比翻阅几千页的 PDF 爽快得多。

Alt text
用 FSNotes 浏览百科全书

把笔记软件当成百科全书用,只是我的个人偏好,倒不是说这种用法本身非常值得提倡,我只是想用这个相对极端的例子,展示速度提升在不同维度引发的剧变。

在笔记领域,如果说(双向)链接是那块儿最关键的光学玻璃,那么相对边缘一些的功能也不可或缺,文件夹和前进后退按钮就像眼镜的支架或者望远镜的筒身,和晶莹的玻镜片一起,把使用者的身体延伸得更远。

不只文字:文本与图像的甜蜜点

编辑文字当然是快速笔记的本职,不过它同样可以妥善处理配图。像我这样经常泡在写字楼里的白领工人,喜欢说自己是文字工作者,然而文字只是表达的一种途径,很多场合下,文字必须围绕着图片去组织。暂且不提影评或者专业的图像研究,就算是写一篇简短的软件介绍,时不时也要围绕着软件截图谋篇布局。

在多数 Markdown 编辑器中,图片是二等公民,一般只能在预览界面或者分栏视图中露个面,好像旧社会里的女性,在男人吃完饭之后方可上桌。这种对待图片的态度非常狭隘,但是我们又不能一步跨向 Word——既然您已经在读这篇文章,就不用我再费力气痛斥 Microsoft 了。环视众多编辑器,似乎只有 Ulysses 在文字和图像之间踩准了一个平衡点:Ulysses 在编辑界面显示图像缩略画面,不占太多的屏幕空间,但是能让你看看个八九不离十。

FSNotes 在处理图像时也学到了 Ulysses 的功夫。FSNotes 中的 Markdown 标记符号仍然保持原样,不会被直接渲染为最终效果,不过图片却能大方显示,而不是留下一串伤口缝线一样的 Markdown 代码。

Alt text
FSNotes 可以直接显示图片

同样是 Markdown 编辑器,渲染什么、不渲染什么,实际上非常考究。多数 Markdown 使用者已经具备了把符号翻译成各种文本样式的脑补能力,唯独图片无法想象。文刀指出,最好不要轻易把标记符号渲染成富文本,以免在排版纠错的时候忽略了原始标记——用 Word 时候经常看着一段文字是样式A,再输入几个文字又活生生变成样式B——Markdown 的魔力就在于你看到的是什么,它必然会渲染成什么,因此符号最好别动。

FSNotes 看似不经意甚至有些偷懒的渲染设计,本质上也是反巴洛克的。越来越多的编辑器向朴素 Markdown 语法宣战,纷纷推出了实时渲染功能,就连 DEVONthink 也不能免俗。Ulysses 当然也是巴洛克风格的,它会把超链接渲染成可爱的胶囊形状,但是你根本不知道胶囊里的文本有没有出错、有没有参杂着广告后缀,甚至连链接里有没有文本都无从得知。一款编辑器能够渲染一切,但不意味着它就应该渲染一切。

快速笔记,显然可以实时渲染——毕竟连最困难的图片都可以显示出来——但它偏偏停下脚步,在宫廷乐即将开始之际悄然身退。

惟有这样克制的工具,及其 master,才不会迷失在声色犬马之中。

自动化,以及其他

谈 macOS 上的工具,几乎不能不谈自动化,盖 macOS 继承了良好的自动化血统,而 FSNotes 作为原生应用,当然也要拉到自动化的聚光灯下审视一番。FSNotes 本身并没有接入 AppleScript 或 Automator 等原生自动化管道,不过:

  1. 其数据库是开放的纯文本文件,可以直接用第三方自动化工具或脚本去处理;
  2. 它起码有完整的原生菜单栏,多数功能都可以调用,给 Keyboard Maestro 等 GUI 自动化工具开了一扇窗,诸如重新绑定快捷键等操作都不在话下。

这两个特性结合起来,让 FSNotes 的自动化比 Obsidian 等网页套壳软件更简单——至少对与熟悉 macOS 的玩家而言。比方说,FSNotes 在创建双向链接时不能像 Obsidian 那样推荐相关笔记,还要另行搜索一下笔记库,再把标题拷贝过来——搜索本位,过犹不及——于是我用 Keyboard Maestro 写了一个链接插入工具,直接弹出一个类似于 Obsidian Command Palette 的悬浮输入框,用于检索相关笔记,找到目标后按一下回车键,就能把标题带上 [[]] 粘到笔记中。

Alt text
用 Keyboard Maestro 检索并插入双向链接

上述自动化操作,事实上绕过 FSNotes 直接和笔记文件打交道,此谓所有纯文本笔记软件的共通优点。我在使用 nvALT 时就编写了以上动作,换到 FSNotes 后只是调整了少数步骤。原始笔记文件还有很多用法,比如从中挖掘孤儿笔记,或者扒出已经在过往笔记用过的标签,以供检索和快速输入。

Alt text
用 Keyboard Maestro 检索并插入标签

我平时看完小说会写几句书评,同时打上标签,姑且算是(非常业余的)类型化研究;而我又不想被一个标签功能扼住喉咙,于是自己从纯文本开始,从头写了一个简单的标签管理工具。这样的自动化,早已不是常见的简单搭积木,需要综合文件格式、软件界面和自动化工具本身的各个接口。FSNotes 自己固然不擅长自动化,但开放的数据与界面,却让我走得更远。

小结

FSNotes 的介绍就告一段落,如果你一定要认为这是一篇测评文章,我也无法反驳。但很显然,我关注的只是卡片笔记有关的功能集,以及卡片笔记在百科全书和图像方面的一些延伸话题。虽说 FSNotes 还有十之八九的功能未被提及,但我暂时也没有兴趣一一介绍。诸如笔记同步、Git 备份以及界面配置,应当留在更合适的语境中讨论,而不是由我像一个房地产销售一样在此处聒噪。

诗人济慈认为,天空中的彩虹不能加以解析。生物学家道金斯借济慈的话写了一本书,名为《解析彩虹》,认为分析的眼光并不会损害自然之美丝毫,只会加强我们对其理解。

把双向链接技术和美妙的可视化效果割裂开来,或许会让许多感性的人感叹煮鹤焚琴。然而,惟能够分析新工具、新技术时,才能够理解其美。

真正具有诗人气质的工具使用者,方能在黑白蓝三色字符之间窥见五彩图景。

🛍 我撰写的付费栏目《信息管理,文件为本位的方案》正在 UNTAG 售卖,对本文话题有进一步讨论,欢迎选购。

🔗 付费栏目链接


  1. 巴洛克并无贬义,事实上,许多撼动世界的技术就来自艺术或娱乐内卷,比如米兰玻璃匠的技术积累让伽利略能够制造望远镜,而大型游戏对硬件性能的倒逼,客观上推动了机器学习。鲁迅的批评当然恰逢其时,如今客观来看,中国没有把四大发明发挥出西方那样的威力,有着深厚的原因,断不能用“劣根性”解释的。此外,巴洛克时期也让人怀念:触摸屏寒武纪大爆发之前的手机市场,赛璐珞进军前夕的家具行业……
  2. macOS 版免费,iOS 要钱。
  3. 由于 Notational Velocity 自 2011 年开始就没有新动向,下面主要说 nvALT。
  4. nvALT 如其图标(一枚火箭),速度非常惊人,我这些年写了几百万字笔记和杂文,即便在七八年前的旧电脑上也没有遇到过任何延迟。
  5. 但是下一代软件已经跳票好几年了,而且从我这几年的内测经历来看,新软件也陷入了功能主义,不见往日的矫健。
  6. 当然,如果你不考虑把人运送到远处,弓箭则是第一名,著名的飞矢不动悖论就挑战了希腊人的传统认知。

author_avatar

Lawyer, macOS/iOS Automation Amat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