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2 年亚马逊书店入华以降,不仅 Kindle 硬件1卖得越来越热闹,各种 Kindle 摘抄管理工具也陆续登场,有的还搞起了订阅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实际上,这些工具几乎全部是针对 MyClipping.txt 这颗“毒瘤”开出的药方,旨在妥当管理这份 Kindle 自带文本文件中不忍卒“读”的摘抄数据。在设计网页摘抄方案时,我意识到摘抄一定要易读,否则根本连翻看的兴致都没有,而 Kindle 这份自带的摘抄文件完完全全是反面教材。
在这篇文章中,本人也斗胆开出自己的方子:将 Kindle 书摘导出成 Markdown 文档,既可以融入 DEVONthink 阅读摘抄体系,也可以选择其他任何 Markdown 编辑器来管理摘抄。这套方案并非市面上最成熟的,但是基于 Markdown 文件的存储方案将把工具的选择权尽可能交还给读者,让诸君能对自己的阅读足迹作主。
根据本文方法,选择 DEVONthink 可以享受 Shortcuts 一键运行、iCloud 免费同步、自定义主题等特性,故最为推荐;同时,本文动作可根据《用 DEVONthink 做网页摘抄,夺回数据所有权》一文的思路稍作修改,以适用于 DEVONthink 以外的工具,只要能够编辑、浏览 Markdown,就可以用于整理 Kindle 摘抄。
DEVONthink 摘抄系列前文回顾:
导入 Kindle 摘抄
如果在 iPhone 上使用文本 Shortcuts 动作,需要先将 Kindle 中的 MyClipping.txt 文件拷贝至电脑,再发送或同步到手机;有 iPad 的读者,则可以通过数据线(需要 USB-C to Micro-USB 转接头)直接访问 Kindle 根目录,不用再依赖其他设备。
总之,第一步都是获得 MyClipping.txt 文件。该文本文档按照时间顺序存储了 Kindle 中的摘抄,我制作的 Shortcuts 动作可以将出自同一本书的摘抄归于一处,再汇总到 Markdown 文件中。使用方法很简单,在 MyClipping.txt 文件的分享菜单上运行“DT Kindle Clip”动作,或者在 Shortcuts 中运行该动作后再选取 MyClipping.txt 文件即可。
根据 Kindle 摘抄数据的内容多寡,Shortcuts 可能需要运行一两秒到十几秒不等,在读取完 MyClipping.txt 数据后 Shortcuts 会显示摘抄列表,从中勾选所需项目后(默认是全选)就能将摘抄导入 Markdown 文件。
和之前摘录网页、微博和 Instapaper 内容时一样,这次也可以使用 DEVONthink 快速套用自定义主题,让摘抄更美观、更方便阅读。
另外,由于 Kindle 摘抄没有“来源链接”一说,所以这次的 Markdown 文件直接采用二级标题而非 Markdown 格式的链接,以便使用支持大纲目录(Table of contents)功能的 Markdown 工具浏览摘抄。例如,可以使用 Marked 来浏览本文动作生成的摘抄文件,通过其大纲视图快速导航到任意一本书的摘抄内容,回看时的阅读体验比简单渲染一份 Markdown 更好(当然,Marked 也和 DEVONthink 一样支持自由更换主题)。
就阅读书籍而言,导出、管理摘抄似乎是 Kindle 用户的专利,尽管这个“专利”很大程度上是被 MyClipping.txt 所逼。其实也不尽然,即便像样的摘抄管理已经成了多数读书平台的标配——包括 Kindle App,这些平台上的数据仍然不属于你,只要书籍下架、平台变动,摘抄也可能随之消失或难以访问,例如在 Readmoo 不再支持支付宝付款后,我基本就放弃了这个读书平台,不少台版书的摘抄也就留在了 Readmoo 的服务器上,想访问就要重新把应用装回来。
另外,如今读书平台越来越多,也让统一的摘抄管理工具变得更加迫切,否则又会让阅读变得支离破碎。Kindle 摘抄(MyClipping.txt)可能是各个阅读平台中最难对付的,本文目标就是拔掉这颗钉子;至于微信读书等平台——尤其是国内平台——其实可以导出比较整齐的数据,将这些摘抄纳入 DEVONthink 或转成 Markdown 是另一套逻辑,有需要的读者可以阅读本系列文章。
站在摘抄的能力边界
从处理 Kindle 摘抄开始,我逐渐意识到“摘抄”不是万金油。面对诸如《自私的基因》《思考,快与慢》和《皇帝新脑》等严肃的非小说作品,我发现根本不知道摘下来的句子在说什么。除非诸君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或者比较了解《自私的基因》,否则下面一段内容不啻为天书:
但ESS较之群体选择是一种远为精细微妙的概念。它同某些群体比另外一些群体获得更大成功这种情况毫无关系。
“ESS”是什么?群体选择又是什么?“成功”指的是什么情形?如果不知道这些前置概念,那么这段摘抄就毫无意义。想要搞懂这段话,必须先理解包含前面几问题答案的段落。《自私的而基因》毕竟还是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如果读了一本专业书籍或者教科书,那么似懂非懂的问题会更加严重。
总之,这些如同“熟悉的陌生人”般的摘抄在阅读经典科普作品和教科书时一再出现,特别是涉及专有名词、缩写和论证分析时,往往令我怀疑摘抄的作用。
实际上,摘抄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书籍(以及其他内容)。《如何阅读一本书》将“阅读”划分为以娱乐为目的的阅读和以增进理解为目标的阅读,《娱乐至死》对此有更具体的阐述,指出那些娱乐为主的阅读(以及其他类型的信息摄入)通常没有“连贯性”,你不需要准备任何前提知识,拿起来就能读2。娱乐不是坏事,但是只娱乐就有问题了。
戴上“娱乐”和“理解”二分法的眼镜再去回顾阅读历程,就会发现网页、Instapaper 摘抄所面对的文章往往娱乐属性更重3,微博摘抄更不用说。而 Kindle 的情况则非常复杂,既有轻松的推理小说、也有严肃的社科经典,若想理解后者,则已非摘抄力所能及。
如果真的想记住和理解东西,把好句子抄下来并承诺“定期回顾”的做法基本上等于开空头支票。面向增进理解的阅读,我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与诸君分享一种阅读摘抄与 Anki 记忆卡结合的方法:增量阅读(Incremental reading)。
当然,使用 Anki 和做摘抄并不矛盾,更没有必要把一切都放进 Anki。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是一本《自私的基因》,我有兴趣也有时间细嚼慢咽,另一个读者可能要把精力放在别处,那么从中摘几个金句也未尝不是收获,是否使用 Anki 丰俭由人。
总之,摘抄有用,但对于以深入理解为目的的阅读恐怕爱莫能助,发现摘抄的能力边界后,可以用更健康的态度面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