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_image

我的办公桌面总是保持得很整洁,电子文档也会按项目分类归档好,因此常常会被同事们夸——我的整理能力很强。

但事实上,我一直认为,整理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习惯。

许多人对整理最大的误解是,费心劳力做一次整理,认为之后就会永远保持整洁。殊不知,桌面很快就会恢复凌乱,电脑很快又会充斥着到处另存的文件。“整理”这个动作本身只是开始,整一次不能一劳永逸,维持整洁需要长久耐心地经营。

同事们也会问我,是怎么让身边的物品一直保持整洁的?仔细回想了一下,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都是一些再日常不过的习惯,并稳定持久地执行。

找到物品属于它自己的位置

有时候桌面显得凌乱的原因,就是物品摆放位置不固定。比如说,一支笔,今天摆在桌面左侧,明天摆在桌面右侧,后天跑到袋子里去。类似的物品,再乘以 10 件,大概就是我们日常会遇到的情况。数量多、且位置不固定,就会显得乱,并且这也是我们容易找不到东西的原因,着急起来想不起东西放在哪。

为每件物品找一个属于它的固定位置,用完及时归位,这是想要维持整洁最基础的习惯。

“对齐!”

在平面设计中常被提及的四大原则之二——对齐和亲密性,也可以运用在日常整理中。

比方说,桌面有纸巾盒、文件盒、插线板这三样方形的物品,把它们的边线对齐,并挪到桌面的固定一角,当然要比散乱地放在桌面各处要显得整洁。

至于亲密性,如这篇文章所说:

亲密性原则就是将具有联系性的独立元素组合在一起,编排成组,将它们形成一个视觉单位,这样就形成了亲密性。亲密性可以让元素之间变得更加有条理,具有组织性和统一性。

在现实整理中无非就是同类物品摆放到一起,不同类的物品保持一定间距,就像图书馆对书籍分门别类那样,形成有条理的摆放规则。

听起来很强迫症,但凌乱确实就是由一些细枝末节组成的,只有细致入微地整理,才能形成视觉上的整洁。

下意识地整理

聊天的时候,思考的时候,放空的时候,上班前,下班后,都顺手摆一下东西。不要太有压力。

实在不行,设个循环任务定期整理

有的物品不适合每天整理。比方说,我总是能很快地找到某一张和朋友去某地旅游时的照片,这是因为我会对 iCloud 相册分门别类,按事件、人物、类型进行整理。照片是一个数量庞大的整理工作,拍照多的人,每个月可能会产生上千张的照片,如果日常中要每时每刻记得整理,未免也负担太大。

在任务管理软件里设置一个循环任务,并按时执行,量大、但具有相似性的任务,从任务管理的角度来说,批量处理更高效。

定时整理相册的任务

整理不好的就收起来

不是所有东西都非得整理,有的物品实在不知道怎么归类,摆出来也不好看,干脆就收到柜子里,眼不见为净。

非得整理吗?

整理的过程,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我放松自己的一种习惯,维持整洁的环境也会让我身心愉悦。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凌乱并没有让你产生不适,乱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乔布斯的工作台(来源: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