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_image

批量生产的成功必须依赖批量的消费,而有组织的破坏正是批量替换的可靠保证。——刘易斯·芒福德

写一次年度话题不难,但如果一个人长期写杂文,那就需要某些技巧。任何一个实证主义者都会摸索到几个切入口,有人选择翻看健康记录,观察体重、体脂或卡路里消耗曲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人喜欢统计屏幕时间,看看总时长变化以及时间究竟都去了哪些地方,据此分析过去一年的手机和电脑使用习惯;也有人打开书城的阅读记录,对过去一年所读的电子书如数家珍。

而我选择翻看购物记录,检查过去一年的消费习惯有何变化。

出乎我的意料,网购记录显示,我在过去一年里突然间变成了一个假货消费者。让我们抛开代工、同款、工厂货等等修辞,大大方方承认“假货”这个词。1换做别人,可能用一句“消费降级”或者“经济形势下行”就把消费习惯的转变搪塞过去,但我恰好很较真,几乎每天都做笔记,翻看记录,果然发现消费习惯的转变和对工具的认识完全同步。一言以蔽之,貌似是贪便宜的假货消费,实则是对计划报废的报复。2而这种对计划报废的厌恶和抵制,也成为我选择工具——无论硬件还是软件——的重要标准之一。

注:去年的年度关键词是“长效设计”,即久经考验的设计。可参见UNTAG Premium 年度特辑 04一文。

假货何以躺着胜过真货

大多数或明或暗支持假货的立场,可能单纯是因为真货实在太贵。以下商品,恰好我真假咸购,先看价格对比:

  • Arcteryx 西裤,真货¥2800,假货¥120
  • Arcteryx 牛仔裤,真货¥1500,假货¥280
  • Arcteryx Polo 衫,真货¥900,假货¥300
  • Nike ACG 防雨外套,真货¥800,假货¥199
  • Patagonia 软壳裤,真货¥1200,假货¥200

乍看之下,似乎假货完全在打价格战——这也无法否认。早年间,配件生产商品胜曾对苹果公司发起反垄断诉讼,惨败之余却引发无数消费者的同情,反倒是苹果陷入了道德洼地——毕竟,那根弱不禁风的元配数据线竟然要一百块钱,多数人确实难以接受。悬殊的价格差距无疑引发了各种阴谋论,认为苹果的成本其实都用在 MFi 验证机制上,阻止用户正常使用第三方配件。确实,苹果曾多次陷入舆论风波,例如在 iOS 15 系统中曾阻止或限制用户使用第三方零件

种种旧闻已是人尽皆知,我也无意发表进一步的评论。然而在真货和假货的悬殊价格差距之间,其实还隐藏着其他更加糟糕的东西,堪称是资本主义宇宙中的暗能量,这股巨大的动力就是——计划报废

计划报废古已有之,而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则迅速扩张,横扫世界。上世纪初期的汽车生产商就不断推出新功能或者新外观的车型,从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两方面诱导消费者更换新汽车,像极了现在手机的更新换代。而在世纪末的日本(泡沫经济前夕),甚至有过像换手机一样频繁换房子的潮流。3

但是,新功能和新款式只是胡萝卜,资本主义还有大棒:如果消费者觉得现在的汽车已经够快,容量也够大到足够装得下祖孙三代人,并且外观也很耐看,那他显然没有动力更换新款——许多经典车型都有这样的品质——此时,生产商就会人为制造缺陷,刻意缩短产品寿命,甚至游说政府制定强制报废的政策(而这些“垃圾”则很可能卖到发展中国家,并大受欢迎)。

一言以蔽之,狭义的计划报废特指前述人为降低产品寿命的手段,而广义的计划报废包括增加新功能和提供新款式的非强制手段。

而真货几乎必定建立品牌,追求长期发展,于是计划报废就成了多数真货的原罪——否则的话,一个口碑极好的品牌有可能因为产品质量太好而销售停滞,甚至破产。Instant Pot 是一款在北美广受欢迎的炊具,但因为质量太好,根本用不坏,生产商最终反而卖不出新产品。另有资深背包客发现,那些最好的户外装备往往会停产并换成营销人员搞出来的其他鬼东西。

Instant Pot 的故事固然让人唏嘘,对生产商多少有些偏向,然而,一旦计划报废毫无节制——根据前面的推理,越是持续久的大品牌就越难以避免计划报废——结局就是生产劣质甚至一次性的产品。例如著名的户外用品生产商 Arcteryx,早年间质量过硬4(我有一条牛仔裤穿了十年),而近年则大量采用所谓的激光工艺和压胶防水,说白了就是放弃传统缝纫,改成糊胶水5下面两张图均为 Arcteryx 正品使用后一年左右的状态:胶水老化,部件松动,布料散开。

Alt text
散开后无法修复的布料
Alt text
胶水脱落的腰带孔

接下来的照片也来自 Arcteryx,其中的衣服采用复杂的拼接技术,把几种性质截然不同的面料拼在一起。中学力学知识早就告诉我们,这种工艺本质上就是打补丁,而接合之处偏偏应力最为集中、最容易损坏。事实也是如此,这几件近千元的衣服洗了一次就全是破洞(符合洗标要求),只能留在家里当睡衣。至于我在本节开头所列的其他商品(正品),同样穿着一两次之后就损坏甚至完全解体。

Alt text
拼接处洗一次就破损

最讽刺的事情就在这里:反观假货生产商,他们往往没多少钱,以至于只能采用相对传统且便宜的工艺,反而避开了种种计划报废的伎俩,做出了质量远胜正牌的产品。

这是灰色产业最幽默的无心插柳。

计划报废视角下的工具论

显然,我并非真心实意地支持假货,而是被真货的计划报废逼到无路可走,很多时候只能购买假货——它们藐视法律,肆意侵犯真货的专利,同时又可能不搞计划报废的阴谋,很可笑地提供了比真货更好的商品。6

换言之,不是要提倡假货,而是要警惕计划报废。带着这层眼镜去审视包括实物和软件——某些情况下,还包括专业理论——在内的各种工具,则可除去一批繁芜莠稗之器。虽然有些反直觉,但最好带着这样的心态:当一个厂商可能持续多年从你身上赚钱时,一定要想想他有没有实施计划报废的机会。

就实物而言,最好先关注哪里容易坏,而不是只看着亮点。一件东西坏了,可能是使用者自己的问题;不同品牌的同一类产品都坏在同一个地方,或许是设计师的失职;而如果其他东西都闪亮如新,但某个部位却总是早早损坏(并且维修或更换成本还不如重买),那么背后几乎必定是计划报废。例如买鞋,首先要看的就是鞋底:鞋跟磨坏很正常,但鞋跟里有洞就不正常,而鞋跟报废但鞋面擦擦干净还足以放回商品陈列架,那就是计划报废,并且是偷偷塞一块短板的同时,让你为周围那一圈长到天花板的长板买单,可只要短板出问题,整个产品也成了废物。

就软件而言,谨慎升级,不求越新越好。更新有时反而是逆向升级,相当一批原为买断制的软件转向订阅制后(或大版本升级时),都有过坑老用户的黑历史。某网络优化工具,我由于用不到高级功能,一直没有升级新的大版本,然而某日不小心点开了小升级补丁,从此每天不知道要弹出几百个错误通知,几乎已经无法正常使用——所幸,还算找到了旧版的安装包。而 App Store 里的软件根本没有降级渠道,我更新软件的基本策略就更强硬了:就是当前版本没有用不下去,那就坚决不升级,以防名为升级实为功能降级。

当然,谨慎升级不仅仅是为了避免计划报废,有时也是为了享受成熟软件。pdfPaginatePro 是 macOS 凤毛麟角的 PDF 编页码工具,其原生 macOS 版本多年未有大改动,可惜近年升级成了跨平台版本,macOS App Store 上只剩一个套壳的垃圾,操作像在虚拟机里一样卡顿。

Alt text
更新后的软件(右)成了糊弄人的套壳次品

实物和软件都有计划报废,理论是怎么回事呢?这里不谈太学术的内容,就以本文读者最熟悉的效率方法论为例吧,诸位是否感觉到,笔记方法论、任务管理方法论、信息管理方法论等竟然像是某种作物,一年一熟乃至两熟,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换一套。一如温伯格所言,有些“遗留的未挖区域”要“留作以后理论的基础”,而现有的理论,很可能只服务于一代人甚至一波人——很可能是一波营销人员!——说改弦就易张,毫无连贯性可言。意大利的老维蒂奇每年换一茬软件,每次都满口好话,隔年却好像精神分裂一样换了一套方法论(和配套工具)。7

看来计划报废真是防不胜防。若是无论如何都参不透,那么至少记住——算计你的目的,无非利益二字。


  1. 在法律上,即便真的是同一个工厂出品的,借真货之名的“厂货”经销商要么违约(品牌方不可能允许它们自行销售同厂产品),要么侵权(通常是侵害商标权或造成商业混淆而涉及不正当竞争)。统称“假货”,并不冤枉。
  2. 在我国大陆地区,知假买假并不违法。本文的“假货”是中性词,不包含价值判断。不过,我也不会在本文中推荐任何一款具体的假货,事实上,我也不会特意去寻找假货,因为翻车的概率实在太大,我一般只会购买线下和熟人介绍的一些小厂家。为了他们的安全考虑,我同样也不会提及具体名称。
  3. 我暂时没有找到很好的原始材料,不过即便没有这一句,也无害宏志。
  4. Arcteryx 最早的商标就是“ROCKSOLID”,梆硬梆硬。
  5. 压胶工艺初衷很好,然而这项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没有意义。我有几件采用传统针线工艺的冲锋衣,曾在搬家时遇上倾盆大雨,我穿着这些“古董”冒着大雨搬家,几个小时过去,里面的衣服竟然一滴水都没有碰到。传统工艺尚且如此可靠,压胶工艺大概只有在穆峰大本营以上的极端气候中才有用武之地吧?而生产商和营销号怂恿你购买冲锋衣、穿得像华尔街最时髦的打工仔,无非走了巴宝莉的老路——当军队和专业户外运动者已经无视这些品牌后,他们开始忽悠普通消费者。
  6. 事实上,我往往是先购买了正品并欣赏其独特的设计——比如非常合身的立体裁剪——但不久后,商品如期报废,剩余部分却崭新崭新,我抱着一堆烫平后还可以卖几百块钱的布料,徒留愤怒。
  7. 比起换软件,还是他换硬件惹起的嘲讽声更响。特别是从 iPad 换成 MacBook 那一次,完全是刘姥姥进大观园。

author_avatar

Lawyer, macOS/iOS Automation Amat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