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里,眼看不少厂商陆续推出 USB-C 接口的固态U盘——类似固态硬盘的构架,同时更接近普通U盘的体积——我忍不住添置了几块,然而市面上几乎所有我能买到的固态U盘,无一例外,在 USB-C 接口的 MacBook 上全部折戟,几乎无法读取数据。
注意上面的表述,是“几乎”,并且是“无法读取数据”,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我无论如何找不到类似案例病例的情况。当你写入数据时,这些U盘表现极好,基本可以达到标称的速度,而在常识中,写入性能通常比读取性能更考验技术,许多人一看写入速度都如此喜人,便不存怀疑——问题是,在 USB-C 接口的 MacBook 上,读取竟然远远满于写入速度。
在上图中,读取数据的进度条显示只需不到一分钟即可读完数据,但根据文件大小,一部电影可能要十几分钟,而十几个GB的工作归档文件夹则将耗费几个小时到几天。我刚刚买到时一看写入速度极好,没有多想便拷贝了工作资料,以便假期在家中阅卷,不料竟用了半个五一长假才读出数据。
而“几乎”一词则更为微妙。这类U盘的读取速度并非一直拖拖拉拉,经测试,第一个文件即便有几个GB,也在三五秒内能够传输完毕,但随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罢工,停上几分钟到几刻钟,无论复制大文件还是一个文本文档,都好像要等待谁审批一样,迟迟不决。用磁盘测速工具检查,也会发现读取速度很快就掉到零,之后过很久才恢复。
这种异常情况,macOS 用户第一反应往往是怪罪U盘厂商,很我并非典型的 macOS 用户,我的第一直觉是 macOS 自己有问题——毕竟,Apple 在接口上设限制或埋陷阱早已路人皆知,连一万块的手机还在用 USB 2.0 接口,MacBook 出点问题也不奇怪。我在寒假中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尝试各种连接方式和分区方案、文件系统的组合。
注:市面上的 USB-C 接口固态U盘也就那么几个选择,我基本都买了,但未避免法律风险,恕我不指明具体测试了哪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