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_image

挑选工具时,总能听到这样一种声音: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没有。谈论笔记工具——特别是近年炙手可热势绝伦的双链笔记工具——时,尤其如此:谈及卡片笔记就是卡片写作,就要双向链接,就要网络视图,大有稍显怠慢我就不干的气势。

这是已经不是宽以待己、严以律人,而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令几个常见概念焦不离孟,自己却一个跟头栽进了爱丽丝的兔子洞:挑选工具时,恨不能拉一张 Excel 表格,把市面上的工具褒贬一通(确实 有人 做过比对工作);使用工具时,总觉得各项功能草木皆兵,不用上就枉费养兵千日。

修辞立其诚,卡片写作、卡片笔记、双向链接和网络视图,这几个概念粘连太甚,亟需解耦。混淆这几个概念固然不能全怪读者,毕竟有关文章总是将它们捆绑销售(尤其是国内,相关概念一股脑涌进来),别有用心者更是许下了“复利”“高产”甚至“著作等身”“第二大脑”之类耸人听闻的承诺。卡片笔记固好,吾辈亦受益良多,因此更不愿它被讹为大力神丸,遂有此文。

卡片笔记不是卡片写作

一段连贯的文章,全然不同于个人博学的炫耀、个人思绪的流水账,也不是个人笔记的发表版本。——史蒂芬·平克:《风格感觉》

笔记与写作,是亟需解耦的一对概念。国内读者接触到卡片笔记,往往和卡片写作一起囫囵吞下,因为相关文章总搬出卢曼教授、像泰山石敢当一样立在开头,仿佛做卡片笔记者,就能变戏法般写下等身著作。

殊不知,笔记和写作,在目的上就截然不同。在史蒂芬·平克1那样古典风格的写作者看来,差别显而易见:写作只是在展示事实,作者不能依靠写文章来帮助思考。进言之,我更倾向于将卡片盒视作思考的工具,而非直接产出文章的工具——除非某君只在被要求写论文时才动脑子,那么这两者对于焦头烂额者而言是竞合的。

一个有良心的写作者断然不会用一条 cat 命令去拼接卡片,也不应该依靠 Obsidian 的引用语法拼装文章。Sascha 也在其博客上指出,卡片盒的”始作俑者“卢曼之高产更大程度上 归功于其终身努力, 而非卡片盒。

究其原因,在于从网状的素材到线形的文章,并非仅需形式上的转换。卡片往往写于不同情景,用词用力用情并不连贯,直接拼出的文章方法是弗兰肯斯坦式的怪物,此其一;卡片间交叉引用频繁,拼接之物难免出现重复,一读便露馅,此其二;最后,每张(笔记型)卡片之目的均在于集中火力说明一个问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若是引来一群麻雀,带来的恐怕唯有嘈杂之音,让人每读几行就被迫进行一次完整的逻辑论证,目不暇接、心猿意马、连遭痛击,可这番棒喝更像来自于散兵游勇,而非完整的、系统的观点。只不过,这次遭殃的不是写作者,而是读者。

回到卢曼的例子,笔记与写作近乎上下游关系,搁在一块儿介绍也无可非议;可若是认为卡片笔记能够自然而然变成卡片写作,未免成了给点颜色就敢开染坊。至于成文何其辛苦,卡片笔记高产神话如何幻灭,可参阅《卡片笔记与高产:从采集式到农耕式写作》2

一言以蔽之:笔记功在整理思路,写作旨在传达想法。卡片笔记当然让卡片写作有米可炊,但是成就一篇文章,仍需巧妇之工,免不了一番苦工夫,没有积攒一定数量的卡片就瓜熟蒂落的好事。

卡片笔记不一定有双向链接

第二组概念是卡片笔记和双向链接(biolink)。普通链接,就像 https://utgd.net,指向外部;双向链接,则罗列出哪些链接指向了自己,在有些语境下也被称为反向链接(backlink)。这种联系机制并不稀奇,在 Google 创始人筚路蓝缕那会儿叫出链接和入链接,在论文写作中被称作前引和后引(知名工具有 HistCite),在专利文献里也有向前引用和向后引用……至于生产力工具圈中的双向链接,起码也可以追溯到 2003 年的 VoodooPad

Alt text
知名的引文分析工具 HistCite

诚然,卡片笔记和双向链接相得益彰,我本人也早就不再使用 Evernote 等不支持双链的笔记工具;可是,双向链接之鹄的——显示关联内容——却不必然只有双向链接这一条路,还有一个兜底方案闪烁林中:搜索。

许多老牌工具,在双链流行之后,经常因为跟不上潮流而被抱怨,例如最知名的记忆工具 Anki 就被批评 碎片化卡片和卡片之间缺少联系3。我们先不谈背后的原理,姑且承认“双向链接能够缓解碎片化”这一点,那也不表示“没有双向链接就必然碎片化”,事实上,Anki 自带的搜索框就能够实现双向链接的功能:呈现反向链接。例如我们在复习一张名为 邻里边界(15) 的卡片,想看看哪些卡片提及了本卡、以便集中复习,那么,只需要在资料库中搜索 邻里边界(15) 即可。

Alt text
搜索结果即“反向链接”列表

借助 Keyboard Maestro 的自动化模块,我还为 Anki 做了一个卡片模板,点击其中的“双向链接”后即可跳到搜索界面,旋即呈现各条“反向链接”,仿佛真的给 Anki 加上了双链——技术细节,可参阅我以前的文章

Alt text
从 Anki 跳到 nvALT

总之,说“卡片笔记不一定有双向链接”,全无否定这一组合的意思,点击链接的操作也远比复制关键词并手动搜索来得顺畅。只是说,面对像 Anki 这类在细分领域内一骑绝尘的工具,就不必执拗于“非双向链接不用”,但凡有个搜索功能,也能凑合着先把事儿干了、书读了。

双向链接不一定要网络视图

最后一对常常结伴出现的概念是双向链接和网络视图(Graphy view)。但是,网络视图更可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真的“天生一对”——一如批萨海报里常常出现双倍奶酪和青红椒圈,双向链接与网络视图确实是经典搭配,但不意味着这种搭配适合所有人的口味,更不意味着你必须“按规矩”点餐。

其实,双向链接这个概念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彼时和网络视图并无过多联系。早在四五年前,@文刀汉三 就给我推荐了一款双向链接工具 nvALT,我自己也用了好几年的 VoodooPad。这两款工具都有双向链接(VoodooPad 更是有明确的“Backlink”页面),只是早年间“双向链接”一词尚不流行,用户通常称它们为“个人维基”——名为玫瑰的那朵花,换个名字,还是一样芳香。

Alt text
古早的 VoodooPad 有链接,但是没有网络视图

直到 Roam Research 发布,带入网络视图,双链笔记才算一炮而红。如此这般拉长时间线,确实不能否认网络视图的助推作用;可是,接着批萨的比喻:好看的,不一定好吃,更不一定营养。

就其本质而言,网络视图,是一项可视化的技术,正如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在《如何观看世界》中所言,是一门属于皇帝、将军和领导者的艺术,离不开专门的训练。面对一张可视化的地图,训练有素者看到的是险峻地势、汹涌水流和隆隆战火,并且能够从中拨云见日、划出进军路线;而未经锻炼的人,大概只会说一声:

——不明觉厉!

不明觉厉,就是我们看双链笔记网络视图时最常见的感受。具言之,网络视图当下被用得最多的地方,主要是截图发微博、朋友圈,或者掺到文章里当强心剂,只是展示了一个复杂难解的迷宫。这已经失去其本来面貌,就像奶酪最初是为了供应能量、提供营养、追求风味,可一旦贪多无度、长吞大嚼,则无异于饿死鬼投胎,俗人矣。

Alt text
密密麻麻的网络根本不能提供有效信息 图:Roam Research

进言之,网络视图是需要深入学习才能掌握的一项技术,甚至一门艺术。网络视图给笔记提供了一个鸟瞰视角,可惜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技艺,也不是猎奇的热气球观景。双向链接需要学习,网络视图亦然,大可不必一开始就冲着网络视图去,更不能截完图、发完微博就撒手不管。

从实际使用上看,我目前使用的双链笔记是 nvALT 和 Obsidian,前者压根没有网络视图,后者有,但我也不常用。偶尔用,目的恐怕也会让读者大跌眼镜:揪出那些中心节点,看看它们是否德不配位,而那些罗列清单的项目笔记就很容易成为中心节点,需要有意识地排除出去或加以区分。卡片笔记需要的是真实联系,而不是一张虚张声势的蜘蛛网4

对了,前文提到的 nvALT 和 VoodooPad 确实都太古老了,我现在用的是 FSNotes。在涤除花哨功能之后,我将前述三款工具归入“卡片笔记编辑器”这一自创类别,相关讨论可见《终极卡片笔记编辑器:FSNotes》

小结

出于最基本的尊重,我很想举起那把汉隆剃刀(Hanlon’s Razor):用愚蠢足以解释,便不要用恶意去揣测。但事实却是,卡片笔记已然成了一场淘金热,那些贩售速成技巧、独家利器以及安慰药剂的商人,早就让人无法再持有一丝丝的天真。

当然,我们没必要抵触最时髦的工具,更不可能因噎废食。一方面,无论那些效率网红(我不想直译“Efficiency Porn”一词)如何夹带私货,一柄好铲子仍然是一柄好铲子,从 nvALT、Obsidian 到 Roam Research,这些工具本身不坏;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必要信了商贩们捆绑销售的伎俩,没必要追求大而全,更没必要像打游戏通关一样强迫自己用上所有功能——正如铲子的功能固然丰富,可诸君也只会拿它翻松土壤、耕耘花园,而不是给自己挖坟掘墓。

🛍 我撰写的付费栏目《信息管理,文件为本位的方案》正在 UNTAG 售卖,对本文话题有进一步讨论,欢迎选购。

🔗 付费栏目链接


  1. 平克的观点被卡片笔记狂热分子误用,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因此,但凡看到有人不动脑子地引用“写作之难”,你就可以关掉那篇文章了。
  2. 作为一个每年写作付费内容数十万字的人,我的观点起码有一些实际支撑,而不是传销或者诳语。
  3. 这些批评分别来自独立研究员 Andy Matuschak 和 Remnote 开发者 Mike,绝非毫无缘由的抱怨,不得不认真对待。
  4. 这个小例子解释了何为“用”网络视图而非“晒”网络视图,今后我会写更多正面的文章、介绍如何操作,而不像本文以批判为主——只可惜,国内讨论之乱,已经到了不割席就不能前进的田地了。

author_avatar

Lawyer, macOS/iOS Automation Amat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