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厨房小玩意已经变成一个巨型市场,就连剥一颗大蒜1,都能找到十几种设计截然不同的剥蒜神器。我倒不在意厂商从我的荷包里挣走多少钱,问题在于,这些新奇特工具往往未经市场考验,大多数时候只是产品经理一拍脑袋的产物(每年各大设计奖项公布时,都能看到无脑设计师扎堆出现)。名厨 Alton Brown 测试了一批厨房小玩意儿,国内大厨高寒也做过类似的测评,两人几乎都精神崩溃。
其实,这些小玩意儿之所以盛行,一方面说明问题存在,另一方面则体现了现代年轻人往往无暇常常下厨,测试机会不多,很难发现那些需要长期体验才能察觉的脆弱设计。
诚然,现代厨房——其典型素描是独居青年(或中年)独自使用,隔三差五做一人食,偶尔招待朋友——可能是个快速发展的市场,垃圾设计迭代的速度超过死亡,不过,我们可以从其他成熟领域借鉴经验,挪用其中已经久经考验的良品。2本文尝试继续《踏破铁鞋无觅处:如何寻找工具及领域原则》的讨论,试着为厨房增添几款利器。
最好的动物油罐:医用酒精棉花缸
关键词:药膏缸(罐)、棉球缸(罐)、消毒缸(罐)
本文的灵感来自于一只十块钱的小罐子。起因是我在做菜的时会炸出不少多余的猪油,只要用量得当,这些动物油是绝佳的烹饪材料(想想猪油炒土菜,去他X的鸡胸肉),于是我想找个猪油罐。但市面上的产品往往沿用传统设计,一般是大搪瓷缸或陶罐,让我想起小时候几代同堂的大家庭。显然,这种罐子并不适合现代小公寓,我恐怕一年也吃不完一坛子猪油。
购买厨房道具,我的直觉是先找日本货,然后搜平替。日本人在这些厨房道具上简直是神经质,果然有不少人设计过小号猪油罐(就连 MUJI 都掺过一脚),可惜价格动辄上百。不急,让我们看看这些商家怎么吹自己的产品:耐高温,搪瓷防锈,罐口密封,让你的猪油持久喷香。
——好的,我知道了,我要找带一定密封功能的搪瓷罐。我很快想到了医院里常见的酒精棉花缸,它们同样是搪瓷材质,首先耐热,不会被熬出来的猪油烧出洞来(所以你不能选塑料),其次不易生锈,最后罐口严丝合缝,有一定的密封性(为了防止酒精过快挥发)。
最好的零碎收纳瓶:医用瓶瓶罐罐
关键词:药剂瓶、广口瓶、移液瓶、冻存管……建议直接买 Nalgene 或 Thermo Fisher 的医疗产品。
医疗领域遍地是宝,毕竟,医院和实验室的环境卫生要求只会高于绝大多数厨房(其实厨房比你想得脏得多)。我在此前的文章中介绍一批令人爱不释手的医用收纳瓶,当时我用它们替代了华而不实的旅行分装瓶。在厨房里,这些瓶瓶罐罐同样如鱼得水。还有实验室里常用的各种药剂瓶,也是物美价廉。
我偶然发现,电商网站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使用这些医用容器,除了便宜好用,这些玩意儿看上去还特别像绝命毒师里的影视道具,自带氛围。就连我这个咖啡文盲,也不止一次看到咖啡店在兜售药瓶封装的咖啡豆。
还有些店铺似乎开始赚信息差的钱,例如一些主打日式小资风格的店铺,以每组几百块的价格销售带磨砂口的药剂瓶,其实国内最好的同款产品也只要几块钱一个,而且可以选择的尺寸也更多,唯一的缺点是起购量较大,我家里迄今还有一打空闲的瓶子。
优质盐罐替代品:碘伏罐
关键词:碘伏缸(罐)、半开口消毒缸(罐)
对于盐、糖或味精(看你喜不喜欢吃,我反正不用)等需要频繁取用的调味料来说,死死的密封罐就不适合了,带小开口的款式更恰当,以便随时伸手给上一勺。
四处寻觅猪油罐时,我顺便看了一下其他调味品的容器,或许淘宝看我觊觎天价日本货,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又给我推荐了欧洲进口的高端盐罐。我确实很喜欢,不过我还是在医疗器械区找到了替代品:装碘伏棉花或者棉球的不锈钢开口罐。看看价格对比,差了两个数量级。

医用碘伏罐同样有一个带开口的盖子,原本是为了插镊子或长棉棒,放在厨房里则可以搁小量勺。关键是,碘伏罐的盖子紧紧扣在罐身上,盖上有一半可以通过铰链开启,而不需要整个取下,取用时只需手指一挑,不会多出一个无处落脚的盖子。我其实在餐厅后厨也看到过类似的设计,显然,只有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制造商才会考虑这些细节。
买一个进口罐的成本,可以买上足足好几排的不锈钢开口罐。我不确定几十倍的差价是否能够提升一倍的用户体验。
最好的量勺:实验室用药剂勺
关键词:药勺、药铲、药粉勺、微量勺、药剂勺
买了瓶瓶罐罐,自然还要配一个取用的勺子,以便控制用量。很不巧,我看得上的量勺基本都成套出售,但我只需要1g和5g两个型号3,剩下那一大把根本用不上。偏偏我的调味品又很多,倘若买椟还珠,恐怕会多出好几十个闲置的量勺。
兜兜转转,我还是在实验用品店找到了最称心如意的勺子:药剂勺。

这些勺子型号多,价格低,不会整套捆绑销售,而且它们为了在工业应用中降低成本,造得薄如蝉翼,误打误撞正好很容易戳进调味料里,干净利落。
毫无疑问,在计量领域,实验室比厨房成熟太多。在美国,厨房迟至一百年前才开启了计量革命,引入标准的一杯、一大勺、一小勺等说法,摆脱了“适量”和“少许”,但大量厨房用品依然是样子货,例如那些胡桃木量勺或陶瓷量勺,圆滚滚的貌似可爱,实则面儿上粘的调味品比勺子里的还多,根本没有任何秤量的意义。而实验用品早就彻底考虑了种种细节(请回忆一下初中科学课),来到厨房,实属降维打击。4
最好的香料研磨器:手摇磨豆机
关键词:手摇磨豆机、咖啡研磨器
胡椒粉是厨房里最让人恼火的东西,因为每次我准备用的时候,它们一定已经发潮结块且毫无风味了。不少追求生活品质的读者,想必也会买一个胡椒研磨瓶,现磨现吃。
同样,我也不会买肉桂粉或豆蔻粉,在我吃到十分之一以前,它们就会变成与锯木屑无异的废渣。不过,研磨瓶并不适合肉桂或肉豆蔻等极度坚硬的香料,我一度考虑买一个药材粉碎机,但冷静下来一琢磨,那玩意儿一次得生产一大捧,量少的话粉末都卡在机器的缝隙里出不来,和直接买一堆粉末然后晾到过期没什么区别。
让我们换个思路:有没有同样可以研磨坚硬植物,但每次剂量较小的工具?有,磨咖啡豆的手摇磨豆机就很合适。就研磨而言,磨豆机有一个超长的曲柄,比起半径不过两三厘米的胡椒瓶,扭矩大了一个数量级,不知道省了多少力气。就产量来说,毕竟正常人喝咖啡每次不会超过10克豆子(这已经是 double 了),因此磨豆机也不可能像药材粉碎机那样整出一大缸子。同时,咖啡行业发展那么多年,手摇磨豆机的设计也足够成熟,价格还不贵。我买了一个普通金属材质的,也就几十块钱,如果要用更好的陶瓷芯,则在百元左右。

磨好香料后,可以顺手再磨一小撮大米,以便吸附香料的气味,下次研磨其他品种的香料时,不容易串味。
万能蒸菜夹:水泵钳
关键词:水泵钳、钳式扳手
有段时间我迷上了蒸菜,亟需一个夹盘子的夹子,免得烫手。除了常规的提手,我还需要一个钳子形状的蒸菜夹,以便端出很多角度刁钻的器皿。正好,我家里有一把水泵钳,它其实比厨房小玩意儿更好用。
水泵钳毕竟是用来对付螺母和钢管的,比那些厨房用品要结实太多,而且开口大小可以调节,从薄薄的烤盘到塔吉锅锅盖(一种超厚的陶土锅)都能夹。如果担心钳口损坏厨房器皿的涂层,只需随手抓两张餐巾纸垫上就好。而那些蒸菜专用的钳子,设计太死,基本没有其他用途。

我家里有好几把这样的水管钳,除了在厨房里端盘子,它们还可以用于松紧热水器阀门、调节自行车车轴、拔白头发或固定马桶盖(不建议你用做菜的那把来干这事)。不少厨房专用工具,尤其是新奇特工具,往往都有更通用、更成熟而且也更耐用的替代品。
你可以选择有镀层防锈的款式,我家里那几把恰好都是不防锈的,只是凑合用,反正我已经习惯了把所有厨具擦干,而非迷信不锈钢。
煎烤利器:医用镊子
关键词:医用镊子、实验室镊子
刚开始学做西餐时,我也跟风买了烧烤夹子,据说这玩意儿非常适合煎肉块、煎肉排或煎鸡腿。我买了日本设计师柳宗理的经典产品,现在几乎每家麻辣烫店里都能看到仿制品。柳宗理的夹子明显来自美式后院烧烤盛行的年代,粗大宽口,恨不得一次给你夹起三斤重的战斧牛排,反而不适合给较小的肉块翻面。果然有人嗅到了商机,生产出所谓现代主义的烧烤夹,看上去就像用 Photoshop 单独一味宽度后的产物。
与其胡乱测试新形状,为什么不直接试试更成熟的夹子呢?现成的大号医用镊子就摆在我们面前。设计师拍脑袋做出来的夹子,可能连肉块都夹不住,会不停打滑5,而已经在手术室里处理过无数血肉的医疗镊子表示,夹肉夹菜实在是小菜一碟。
一些韩剧陆陆续续展示过厨房乃至餐桌上的镊子,Serious Eats 也推荐买几个镊子放在厨房(除了夹菜还可以摆盘),不过鉴于这些东西让人联想到倒胃口的医院环境,国内的读者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小结
沿着领域原则,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新奇特厨房工具的优质替代品。很多时候,还会发现所谓的新发明完全是智商税。
不过,本文主要目的并非教你省钱,其实文中提及的部分道具还不便宜(例如水泵钳)。
此外,许多在厨房领域中本就非常成熟的产品,也不需要刻意另辟蹊径。例如用了上千年的碳钢刀、木头砧板和陶瓷器皿,迄今或许依然是首选。能够延续千年,本身就是优良设计的最佳背书。
或许有一天,当我在陌生领域手足无措、缺少道具时,也会回想起厨房里的锅碗瓢盆,找到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