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的负面遗产之一是一种你死我活的二选一假设,在媒介或工具研究领域,麦克卢汉有意无意放大了这种对立,让人们用革命眼光看待每一次新媒介发展。前述意识形态已被如今绝大多数讨论继承,例如谈论整理笔记的种种方法时,一旦我们有了标签,似乎文件夹就要被打成老古董,而在双向链接翕然成风后,似乎重拾复杂的标签体系又成了食古不化。
革命视角不利于充分使用工具。不同的整理工具,各有千秋,就像食品加工机也没有干掉大理石臼子或者谷物研磨机一样(前者被认为是意大利青酱的正统道具),现代的笔记软件也不见得可以只取双向链接而弃标签如敝履(文件夹亦然)。我在大量使用双向链接的同时,也保留了为数不少的标签。
但不可否认,在份额进一步下降之后,早年间繁重的标签方法论就更显疲态,本文将将介绍一套轻量级的笔记标签管理方案。

轻量化的标签管理
相比位置固定的文件夹,标签很轻;但较之更有空间感的文件夹,标签方法论则很重。管见以为,在双向链接大行其道的当下,标签只需要做好两件事:
- 充当指示,指出笔记处于什么阶段,例如草稿、待发布或已存档,例如 Drafts 等笔记软件已经内置了这套标签。
- 描述笔记,即标出你认为重要的笔记内容,进而大体勾勒出笔记的轮廓。有时候,这些描述性标签和双向链接或正文重复,不过我马上会解释这种重复不是一个问题。
我并不在笔记软件里面直接写稿子,更不会用它写论文或报告(我有专门的写作软件),因此我的笔记软件里只有第二类标签,即描述性标签。很凑巧,需要我做笔记的东西,往往是我不那么熟悉的,例言之,当我开始沉迷于推理小说时,我会把那些经典模式和作案手法当作标签,诸如 #暴雪山庄
、#双胞胎诡计
、#死者即凶手
几个标签一出,就摸到了作品的骨骼;再如做菜,刚开始时,几乎任何国家的料理我都想尝试,#尼日利亚菜
、#泰国菜
、#墨西哥菜
的标签在我的笔记库中飞舞。而一旦我足够熟悉某个领域,就可以像抛弃自行车辅助轮一样,不再理会标签(甚至连删除都懒得删),例如在律师工作中,我完全不使用描述性标签,因为我要面对的是几千个具体条文,而不(仅仅)是一组抽象概念,此时,标签的颗粒度就太粗,没有太大用处。(自己做菜几年后,我也不再打标签,毕竟我已经可以在 #泰国菜
下面细分出一百个标签,此时标签已经失去了意义。)
借用费曼的话说,笔记不仅仅是思考过程的记录,它本身就是思考的载体。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性标签扮演了摸象的道具,并且最终是要摆脱的。在此前提下,那些一劳永逸的标签系统计划也就崩溃了(读懂这句话,你可以省下一大笔钱,不会再买那些构建标签体系的教程),毕竟,标签最终会死。
低技术的标签管理方案
在把标签当作手段而非目的的前提下,我开始设计一套截然不同于以往的管理方式。通常来说,管理标签就两种形式,一种是自下而上,从现有材料中提取标签,典型如 Finder;另一种则是自上而下,预先准备一个记录所有标签的文件,每次从中检索。尽管交互细节上有所分野,但两种常见路径都默认标签是一个长期的大工程,似乎你不会轻易抛弃它,并且一个人只需要一套标签体系。
上述两种常见路径都忽略了现实情况的复杂程度:一个人难免同时涉足多个领域,而在不同语境下,所需的标签也不一样。例如,我写菜谱时用到的标签和写书评时就八竿子打不着,即便同样是写书评或影评,在讨论推理小说、科幻小说或恐怖小说时也各有一簇标签,例如在分析推理小说的手法时,我就参考江户川乱步的《诡计集成》,在他汇编的犯罪手法清单基础上,整理出一套诡计标签,以便推敲小说时将刚刚读到的作品类型化。这些标签用在推理小说上非常棒,但涉及科幻小说时则几乎没有用(除了少数科幻推理杂交之作)。

我逐渐意识到,我需要一种本地化的标签管理,在写食谱时只会显示食谱文件夹里的标签,不会展示无关内容。当我写影评或书平时也是如此。本文所谓的本地,特指当前文件夹,这也再一次反驳了唯双向链接是尚的风潮:一旦有可靠的文件夹层级结构,后续工作就很好开展,甚至双向链接也得益于文件夹:你既可以展示整个笔记库的链接网络,也能够聚焦一个子文件夹中的关联结构。
在《标签大爆炸:一种低技术的标签管理方案》一文中,我已经介绍过如何在文件管理器中引入本地化标签管理,大体思路是不借用 Finder 的标签功能,也不预设标签数据库,而是每次实时提取当前文件夹中文件名里的标签,一字排开,以供点选和搜索。

我在笔记软件中的实践要更早,不过原理并无不同:提取现有笔记中的标签。我在笔记内部写上 #标签名
的文本充当标签,很容易用各类自动化工具或脚本提取它们。不少笔记软件也可以解析这类特殊文本,比如我在用的 FSNotes,只可惜它延续了 Finder 的全局标签假设,不能细分场景,我完全用不上。

本方案每次都是实时提取,确保数据最新,速度倒也不必担心,以大约3000条笔记为例,在 M1 芯片的老破车笔记本电脑上也没有任何延迟。获得当前文件夹中的标签数据后,本文方案会继续显示一个搜索界面,可以上下滚动浏览,也可以输入关键词进一步搜索目标标签。我一般不会直接打标签,而是先看看现成有什么,以免重复。例如 日料
、日本料理
和 日本菜
都指向同一个东西,但如果每次都凭心情打,很容易随意使用其中任何一个,结果以后搜索时,如果没有把可能的表述全部输进去,就容易漏掉一部分笔记。

示例动作为 Keyboard Maestro 版本,暂时仅为 FSNotes 设计,因为在各个笔记软件中获取当前文件夹的方法不一样,暂无通用方法。好消息是,FSNotes 其实是最难处理的,nvALT、Obsidian 和 DEVONthink 反而简单,有需要的读者不妨一试。使用 FSNotes 的读者,还需在下载动作后调整笔记数据库所在的位置。

另一点遗憾是,本文方案需要开放式的笔记软件,无力对付那些数据锁死的软件或服务。所幸最好的笔记软件——例如 Obsidian、FSNotes、nvALT 或 DEVONthink,看你怎么定义——基本都支持开放存储,很容易用自动化工具提取并管理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