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辗转于不同领域,最有趣的发现乃是许多平行结构。在讨论效率工具时,常常听闻“小而美”和“大而全”这一组对立概念,请想象一下极简主义的 Markdown 编辑器和 Microsoft Word,就能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差距。在厨房,也有类似的大和小的对立,例如一个简单的胡萝卜削皮器和和一台几乎可以把瓜果切成任何形状的料理加工机。
更有趣的是,这种平行的对立之间,通常也伴生着平行的错误。在小而美的标签下,隐藏着很多非常鸡肋的软件,他们不是专注于一件事,而是能力只允许一件事,兼容性还极差,例如一大堆 iOS 编程新东方速成班新手捣鼓出来的任务管理软件,或者来自三十五岁被优化之辈的开源 Markdown 渲染引擎魔改编辑器。在厨房里,很多只能做一件事的新奇特小工具,也凭价格低、营销猛、痛点准而大行其道,尽管在很多专业厨师眼里,这类小工具基本都是胡扯:尽管单价不高,但为什么要花半把菜刀的钱,买回菜刀百分之一的功能,还不一定见效?
在这种平行谬误之下,我不得不硬生生捏造一个概念:单一功能工具。它不是“小而美”的换皮版本,强调的不是本身功能多寡,而是如何与其他软件、硬件或材料交互,易言之,这类工具更像是一个基本单元,一个 API,很容易重新编程到更大的工作流中。Unix 下的各种命令行工具自不待言,它们单看似乎是自讨苦吃,放着好端端的图形界面不用,可一旦互相搭配,抑或融入 Shortcuts、Keyboard Maestro 和 LaunchBar 等自动化工具,组合潜力就无法估量。
类似的编程现象也出现在厨房中。很多工具一旦和其他工具搭配,威力就不可小觑,例如中餐馆最爱的中华菜刀(切片刀)和中式炒锅、美国佬引以为豪的铸铁煎锅和以及法国大厨几乎像时尚单品一样时刻佩戴的毛巾,它们都是厨房的 API,等待被编入切、削、片、剁、煎、炸、烤、煸、擦、握、垫、滤等各种环节。
基本上,如果有某个厨房道具值得大厨为之写一本书,它基本就有这种编程的特质。惟需注意,一些貌似复杂的工具也可以成为基本单元,例如商业微波炉或商用烤箱——强调商用,是因为它们没有家用电器的多余部件,毕竟,如果你轻转温度和时长两颗旋钮就能获得一千种烹饪效果,为什么你要几十颗按钮或嵌入广告的智能屏幕?过度设计掩盖了许多厨房家电本有的编程潜力。
传统的厨房道具基本都有人讨论,如果读者带着本文的编程视角,相信也能读出玄学和情怀之外的东西。不过,本文无意再讨论已经被几百上千人写过的东西,而是转向一款非传统的厨房道具:水泵钳(Water pump pliers)。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介绍过这个小玩意儿。它是钳子和扳手的组合,结构简单,甚至比传统扳手还精简,如果抛开技术发展的脉络不说,称它为单一功能具也没有不妥之处。引入单一功能工具的概念时,我就以水泵钳为主要案例,它曾经深深撼动了瑞士军刀等多功能工具在 EDC(Every Day Carry)玩家圈子的统治。本系列文章介绍寻找厨房道具的思路时,我再次提到了水泵钳,它们在机械工程领域已有百年历史,结构几乎坚不可摧,即便是十几块钱的粗糙仿制品也差不到哪里去——就像勺子和榔头这些成熟的设计,下线又能低到哪里去呢?
在单一功能厨房道具的视角下,水泵钳成了一个可编程的基本单元。在最简单的层面上,它是一个类似于蒸菜夹的工具,但是开口尺寸可调节并锁定,从一张纸到一块中等厚度的桌板都可以夹,这大大拓展了水泵钳的潜在用途。每年开春,我都想做一些时蔬蒸菜,为此还买了一个小蒸笼,但很要命,爪子式的传统蒸菜夹根本塞不进碗和蒸笼间的缝隙,但我又不想为此换一套厨具或餐具,毕竟就算今天解决了问题,明天说不定又要遇到其他不兼容的情况……于是,我从五金工具箱里掏出了水泵钳,包上一张餐巾纸,就充当了精密尺寸的蒸菜夹。(在技术上,水泵钳是通过平行滑动调解钳口大小的,不需要完全像剪刀那样钳口大张,这在小尺寸的炊具里赢得了回旋之地。)
当然, 单凭一把钳子,不容易把碗拎出来,但也不必买第二把(尽管我的工具箱里有一打):你可以找一只勺子,贴在另一边,就像用手扶着碗壁一样把它托出来。勺子和水泵钳的组合极具启发性,基本上,钳子就像两根手指,而勺子则是手掌,但它们都不怕被烫伤。借用麦克卢汉的话说,勺子和钳子是肢体的延伸。再如拆除超市蔬菜包装上的锡环、夹起滚烫的铜制酱汁锅、捞出沸水消毒的梅森罐盖子,都可以使用水泵钳——当然,也少不了水泵钳的老本行:禁固燃气管道上的螺母。
是否像肢体的延伸,可能也是判断一个小工具是否有编程潜力的参考标志,如果你一眼就能看出来某个东西是干什么的,甚至感觉它就像你身体的一部分那样自然,那么它大概率会有用,相反,很多新奇特小工具根本让人摸不着头脑,就算勉强学会使用,往往也难以泛化迁移的其他场景,更别说成为厨房中的基本编程单元。换言之,好的厨房道具也遵循着工业设计的基本原理:具备示能(affordance),让人一眼能看出用途,进而更有可能编入工作流。说到底,你很难想象一个硅胶软管大蒜剥皮器还能用来干嘛(不要有任何龌龊的想法),但是,面对一把钳子,如果你想不出超过10个功能,那是你自己的问题。工具本身成了工作流的材料。
西方厨房经历过一场高度特化的运动(目前仍然没有停下),种种新奇特小工具也要归功于欧美人。但是,今天的西方也悄然掀起了一股重新发现单一功能小工具的复兴运动,许多简单但容易融入现代厨房的道具重见天日。例如,烘焙中常用的面饼切割板,重新被引入日常烹,不少老外惊喜地发现,这些其貌不扬的小板自可以用来转移切碎的食材,例如一堆蒜末或一把葱花。可惜还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片状中华菜刀本身就能充当板子,轻松转移食材,并不需要专另外再备东西。再如古代英伦地区的粥类食物搅拌棒,中餐馆中常见的长筷子,也逐渐被饱受过度专业工具之害的西方人重新发现(尽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族平等的政治正确)
不管背后的意识形态有多复杂,这些发现至少在实用层面,都呼应了厨房工具编程观的简单规则:越是一目了然的工具,越有可能成为厨房里面的多面手,他们不是瑞士军刀那种简单的功能集合,而是手指、手掌或拳头的延伸,你很容易组合使用,让它们就像自己的双手一样自然,但通过乘法而不是加法,最终将获得远超原始设计的大量潜在功能。你知道怎样避免日式刨丝刀把你的手指切成碎片吗?除了专门配备的护指塑料板,别忘了你的厨房里有一种叫叉子的东西,你可以把胡萝卜插在上面再去切。叉子就是你手指的延伸。
顺予指出,拥有一把水管钳也不意味要排斥同类工具。我同时也有一把专门的蒸菜夹子——就是那种让你产生自己是金刚狼幻觉的大爪子——两者功能有所重叠,这无所谓,关键是,摆在一起就能覆盖相当大的一个面。例如,同样是用开水给腌菜罐子消毒,如果我打算做一个老卤水泡菜(就是那种需要放上一个月的川式泡菜),我会彻底消毒整个玻璃罐子,沸水里煮很久,再用大蒸菜夹子捞出;如果只是跳水泡菜(就是那种当天可以吃的),我更习惯用水泵钳夹住盖子,在沸水里稍微晃两下。讨论编程式组合时,同种类工具的组合往往被人所忽略,似乎必须要举起奥卡姆剃刀将功能重叠的工具斩除而后快,其实大可不必,就像你可以同时拥有几个不同的文本编辑器一样,关键是你可以用它们做什么,而不是你的武器库是否符合商人和网红的审美。
不要让小而美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大一统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