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_image

一年多过去,虚拟现实——本文取广义,也包括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再次偃旗息鼓。Apple Vision 作为最近的一波大浪,留下的最大宗遗产,竟是 Liquid Glass 界面设计语言。这无异于因为业绩不佳,就跑去搞色情擦边直播以转移注意力。

当前虚拟现实设备的问题在于,它们可能没有为你完成繁重工作,但它们本身很有可能成为你日常生活中的繁重工作。当然,第一辆奔驰也是如此,但只有百万富翁需要为它买单。虚拟现实不一样,你被要求买单。这就是问题所在。

在不拒斥当前虚拟现实技术的前提下,或许有必要讨论普通人——尤其是穷人——的虚拟现实。进言之,虚拟现实所承诺的事情,有可能用更低技术、低成本的手段实现。

虚拟现实,大致是一种反哺,一种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反哺。现实世界对虚拟世界的哺育之功,不必多言,众所周知,现代图形界面几乎完全来自办公桌的桌面隐喻。

而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反哺,其实是交互习惯的反向延伸:你习惯点击查看、移动乃至删除一个虚拟对象,以至于下意识地想对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如法炮制(我猜撤销操作是终极梦想,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许多异世界题材的小说和漫画作品,都描述了源自游戏——主要是 RPG 角色扮演游戏——的经典操作:例如遇到一个陌生对手,主角可以预览其角色信息(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有名片和胸牌)。

(虚拟现实还有一类典型应用,即将数字内容置于现实空间中,比如让一个 YouTube 视频及其广告浮在空中,可惜我暂时没看到这有什么意义,如果有的话,电商网站上九块九包邮的平板电脑支架或许更合理。)

基于虚拟现实的弹出式提醒并不简单,上世纪的硅谷先锋们就意识到,倘若想解决这些交互问题,得先等人工智能发展成熟——显然,彼时连人工智障都称不上的技术,远远不足以支撑这一路线。

同时,这批人中最有脑子的 Weiser 发现,我们不一定要追求虚拟现实或人工智能,其实,把设备放到它应该出现的地方,问题就解决了。

No revolution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needed, merely computers embedded in the everyday world.

如果我想要 RPG 游戏物品详情栏一样的界面,那么,只需要在对应的物品边上贴一张便利贴,如果附带信息太多而写不下,可以贴一张二维码并引导用户打开详情页(只是别塞太多广告)。用户和厂商早就在做的事情,不需要人工智能,也不需要虚拟现实。

集中思考这一切,是在搬家期间。我注意到,新家有太多地方亟待布置:这里缺一只写字的矮桌,那里要一把观赏夕阳时才打开的折叠露营椅,厨房墙壁上可能要打一排挂钩以收拾我的锅碗瓢盆,而房东留下的进口冰箱需反复翻看说明书才能搞懂……基本上,我对虚拟现实的期待,就是伸手能看到物品边上弹出提醒或备注(考虑到我对色情游戏没有兴趣,而且我也过了吃得消戴头盔玩暴力游戏的年纪)。

这些便利贴甚至是可交互的。我怎么知道一把宜家折叠椅适合我的工作台,或者心心念念的折叠露营椅恰好可以放在飘窗边上?我只需在工作台或飘窗附近放一个尺寸参照物(例如房东留下的旧靠背椅或飘窗本身),再将等比缩小的椅子画在便利贴上,举起纸片往后退,直至视野中的图案和参照物看上去差不多大。这是低技术版本的宜家虚拟现实 App。

Alt text
便利贴作为穷人的增强现实

便利贴还是消耗算力最少的空间计算方式,因为空间就是它们的算法本身。我不得不关注暂时空落落的角落,因为我打算在这里布置一些新家具,例如一只组装式不锈钢货柜或者落地晾衣架,但我不知道 Apple Vision Pro 如何记住我家墙角或者墙角往左60厘米的墙面——当这里没有任何标志物时。便利贴可以在屋中尚无任何物体时就展开工作,指示未来的家具应该如何摆放。而且,便利贴的精度是以厘米计。

顺予指出,我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用掉的便利贴固然堆起来比我还高,却也用不了一只 Apple Vision Pro 保护套的钱。

用便利贴对标虚拟现实技术,当然并不完全公平,就像总是用木头铅笔不需要充电来嘲笑 Apple Pencil 一样。但真正的差别在于,Apple Pencil 并没有那么昂贵,而且它一问世就高度成熟,几乎当场掀翻了绘图板的市场。

但是,虚拟现实头盔?它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尤其在我可以把退货地址写在便利贴上,再把便利贴贴在虚拟现实头盔包装盒上的时候。


author_avatar

律师, macOS/iOS 自动化业余玩家。有效即合法,无效的优雅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