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_image

本站已有一定数量的文章,部分自成体系,是时候推出专栏。所谓专栏,既有承前之意,也有启后之思,我希望以阅读流程为轴,介绍当前专栏中的主要作品;同时,也希望为日后的专栏定一个基调,迎来更好的作品。

撰写阅读流程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说得好是野人献曝,讲得不好听就是暴露行为。何况,阅读流程就像进餐习惯一样,根本没有复制的可能——苟若想拷贝别人的阅读流程,即便不是东施效颦(我不敢自比西施),起码也是邯郸学步。

然而,一篇泛泛展示阅读流程的文章仍有必要。盖阅读流程揭露了作者的背景,令其他侧重技术的文章有立锥之地。不难想象,单纯的技术性文章,容易遭致“奇技淫巧”的批评,或者被指责“为了使用工具而使用工具”;更有甚者,会质疑作者为何阅读论文、外语文献或大部头。而所有的技术细节和细碎场景,一旦连成工作流程,便显得合理。

不过,流程毕竟如鲁布·哥德堡工具,让读者误以为高深莫测、复杂阡陌,并为之焦虑不已。其实大可不必。对我,只是作为相关文章的背景;于你,或许可以作为阅读向导,但凡能够让你对文中提及的一两篇文章感兴趣(包括别人写的),本文就不算白写。

阅读的隐喻:狩猎

本文只谈网页阅读,至于 Twitter、微博、视频或播客,我或者有其他方法,或者干脆不读,有的也算不上阅读,恕无法在文本中告知。

纵观我的阅读流程,通常无法在一个软件完成,总需要在至少三个软件中兜兜转转;我固然也担心,是不是对大一统工具的生理性厌恶一叶障目,反而选择了更复杂的方案。实则不然。鄙人从阅读器、浏览器到文件管理器的转场式阅读,与狩猎的流程不谋而合,似乎是原始趋向的复兴。

我的阅读流程,通常从某个阅读器开始,其中尽是精挑细选的订阅源,每隔几日手动刷新——而非被动等等推送——但并不就地阅读,而是仅仅扫视文章列表,过滤不感兴趣的文章、挑出准备阅读者,如同翻看草丛中的动物足迹,以确认狩猎方向;尔后在浏览器中完整观看全文,确定是否需要深入阅读,而所有值得一读的文章,统统保存全文至本地,此时即狩猎成功,满载而归;但阅读远未结束,下载到本地的文档,仍需细细研读、打上标签并撰写笔记,好比肢解猎物并制作熏酱干货,以迎凛冽冬季。

发现足迹:RSS,以及其他

阅读器是网页阅读起步之地。主动检索固然带来了一些文章,但主要还是依靠订阅推送,我使用的工具包括 RSS 阅读器和微信读书——后者负责接收政府机构的文章,此乃工作之无奈。使用 RSS 阅读器并无高人一等之意,也不想辩解主动管理订阅源是否构成另一种信息茧房,这里只是想指出一点:正如任务管理的收件箱一样,待读文章最好也有统一入口,避免在不同软件中流连忘返;而 RSS,足以充当网络世界中的收件箱。我们的读者,估计对 RSS 不会有多少抵触,故不再深入。1

Alt text
我常用的 RSS 阅读器:NetNewsWire

至于微信读书,则值得专门介绍。固然,苟能在 RSS 阅读器中安安心心地订阅公众号文章,那再好不过;但抓取服务通常命途坎坷,时不时会漏掉几篇,或者直接停更。且不谈微信平台的封闭问题,退一步想想,比起不能在 RSS 阅读器中浏览公众号文章,或许更让人恼火的是必须在微信中看文章,搞得一个聊天软件乌烟瘴气。如果对后者的厌恶远超前者,那么问题就很好解决:用微信阅读订阅公众号,从此聊天和读文章分道扬镳,互不打扰。

惟可惜微信读书不能在青少年模式下读公众号,故只能放任该软件在主页疯狂推送机场成功学和情场秘籍。庆幸微信读书打开后就是书架页面,若非不慎点到主页按钮,目之所及也只有自己订阅的内容,要是还有不满,就属于个人洁癖了。

不过,阅读器的功能之于我却不是阅读,而是初步过滤,多数文章只是扫一眼标题,决定要不要换个地方深入阅读。有人 声称自己每天读 1000 篇文章,他所谓的阅读,其实就是过滤,并且主要是初步过滤。诸多现实问题导致阅读器不可能承担所有的阅读工作:

  • 很多文章不支持全文输出,尽管你可以搭个服务器或买现成服务——即便你这么做了,诸如表格、嵌入式视频、交互式图表等内容也显示不周;
  • 如果你订阅了外语文章,则很难做到像阅读母语那样一目十行——或许您的英语很好,但总有不熟悉的语言;
  • 如果你没看到这一条,说明你的阅读器抓取能力太差,总是缺胳膊少腿(开个玩笑,你知道我在吐槽 Instapaper 和 Pocket);
  • ……

归根结底,阅读器所捕获的不过是文章足迹,暗示着好内容可能出现,但具体如何,仍然需要打开文章与之正面交锋。

至于如何确定一篇文章要不要读,借用一个法律术语,这属于“实质审查”,不可能定一个通用标准;相信面对自己订阅的那些帐号,诸位也远比我更熟悉。不过,没有统一方法不意味着不能指出通幽曲径,以下为本文屡试不爽的过滤方法:

Alt text
DEVONthink 过滤 RSS

总之,在阅读器中挑挑拣拣,就像在树丛里拨弄猎物足迹,确定哪些值得往下追索。当然,某种程度上也像打麻将,要的留下,不要的丢了,原则就这么简单。

林中狩猎:浏览器

当下的趋势,主要是 All in One,似乎每一个 RSS 阅读器、稍后读工具、书签收藏夹工具或笔记软件都想承包用户的完整阅读流程,如果哪个软件胆敢不支持内容剪藏或批注划线,简直就是下逐客令。但是,这种把人关在一个软件中的做派令我不悦,因为没有任何一个阅读器能够和浏览器比肩。在浏览器的功能面前,所有阅读器都是螳臂当车,遑论浏览器还可以安装插件和 Bookmarklet 小书签工具。鉴于我常常在手机上处理文章(注意不是阅读),我确实没有机会使用插件,因此诸位不要期待“你必装的 100 个浏览器插件”之类的内容。我只谈我实际用过的工具与方法。

前承阅读器,后接文件管理器,浏览器既进一步筛选文章,也要负责保藏文章到本地。而在阅读流程中出现的两类辅助工具,也大多围绕修改页面内容和保藏页面两大功能。

首先是翻译问题。阅读器通常不能直接翻译外文,这恰恰妨碍了过滤——你不得不一篇一篇点开,并且细细阅读、在心头翻译回母语,才能确定一篇文章要不要深入阅读。如果频繁订阅严肃内容或外语文章,阅读器的过滤功能将就此失灵——实际上确实力有未逮,只能在浏览器从深度过滤。前文虽然提到了翻译 RSS 文章标题的几种方案,但总有一些文章标题晦涩、带着比方或者藏着只有母语使用者懂的梗,最后总免不了打开正文并 翻译。部分阅读器采用了 Safari 阅读器浏览视图(包括我在用的 NetNewsWire),实际上可以在全文浏览页面翻译正文,但这并战线拉得太长,不如在浏览器里布下大网,一口气评估十几篇页面。为避免望文生义,我自行编写了一个中英对照翻译工具——完全可以适配其他语言——同时显示原文和译文,以免因为翻译太机械而错过好文章。关于翻译网页,请阅读《一种几乎永不失效的网页中英对照翻译方案》

Alt text
中英对照翻译网页 Credit Eric S. Raymond

第二个问题则是文章太长,以至于不确定要不要读,这就需要目录。通常,如果遇到一篇线性叙事文章,只要开头或主题吸引人,即便长达上万字也值得马上保存,留待稍后细细品读;但块状文章则不然,比如《财富》《Outdoor》和《Carrylog》常常搞的年度榜单,性质类似“你不能错过的10件产品”,编辑品位确实不俗,但全部看一遍太浪费时间,所以不能少了目录。遇到那些没有目录的网页,可以试试 smart-toc;Safari 用户如果装不了插件,不妨看看我的 Javascript x Keyboard Maestro 方案(预计 2023 年年初发布)。

Alt text
为没有目录的文章生成目录 Credit Eric S. Raymond

翻译配合目录,足以扫清阅读障碍,一篇文章要不要读,答案已经了然于胸。此时已经进入和猎物搏斗的最终缓解,只剩扣下扳机或者松开弓弦,将网页收入囊中。诸君中若有起身大骂者,我也丝毫不奇怪——折腾了这么久,从一开始就用 Evernote 或者 Notion 剪藏,岂不美哉?完全不是。剪藏工具永远低声下气,生怕哪天就被屏蔽了。Instapaper 和 Pocket 与各大网页的拉锯战已经以两者的偃旗息鼓而告终,而 Notion 不过是拉开了新一轮的战斗——我不想被卷入纷争。Hum 和我均厌恶寄人篱下,某次会议后,我们达成一致:网页阅读,必须保存到本地后再进行。不久后,我就编写了一款抓取网页的工具,盖其完全在本机操作,不涉及爬虫技术,故几乎不可能被封锁;而稳定可靠,恰恰是任何在线服务都不敢打包票的。请参阅:《一种将线上内容精简格式后保存到本地的方法》

不过,Hum 提出的方案需要使用 DEVONthink,成本叫人仰止。我虽然也有 DEVONthink,但生性懒散,不愿意多打开一款软件,故使用 Bookmarklet 插件以修剪多余内容,同时换用直接打印和导出 PDF 两种方式,哪个看着舒服用哪个——有时候也只能选后者,比如 Medium 就禁止打印,只能选择导出。我的 folk method2,请参阅《剪藏网页到本地的轻量化思路》

Alt text
导出 Medium 上的文章 Credit Majd Taby

经过修整的文章已经相当漂亮,不过,我也不在浏览器中读完它们。只要一篇文章超出了笔记本屏幕,我就不会在浏览器中继续阅读,转而将其存至本地,以便深度加工,并且永远留有存档。这好比摘到山间野果,自然细细或擦擦干净就塞入口中;而逮到大型动物,猎人则通常将其拖回部落,而非就地长吞大嚼——那是野兽的行径。当然,如果一篇文章用寥寥百来字甚至开头就让人拍案叫绝,那也完全值得存到本地,比如 这个,仅凭第一句就值得存档。

庖丁解牛:本地数据库

本地阅读大有裨益,既可以使用任何一款阅读器,也可以免去超链接和推荐阅读的诱惑。关上 Wi-Fi,把刚刚打印好的 PDF 拖进 DEVONthink,接下来就是无人能够打搅的阅读时光。那些宣称 Kindle 令人心无旁鹜者,不过是忘了任何一款电子设备都可以关掉 Wi-Fi——为表述严格,还包括关掉蜂窝网络和拔掉网线。

我习惯使用 PDF 格式保存网页,盖此格式便于批注,只可惜在搜索中文时若遇到换行、换页则无能为力。我通常读完就会做摘抄、写笔记甚至制作 Anki 记忆卡,只在必要的时候翻看原文,倒也和 PDF 相处愉快。PDF 最大的优点就是通用,可选的阅读器俯拾皆是。我直接把文章存入 DEVONthink,和寻常文件一样处置,如同开辟一处地窖,集中贮藏猎物。DEVONthink 本身也有简单的 PDF 批注功能,于是钩玄提要,皆畅通无阻,避开了网页阅读之软肋——固然,你可以在网页上用 Hypothesis 标注内容,但在线工具总不如本地工具可靠。我曾经读完一篇长文,结果网络不畅,随后所有标记都丢失。

延伸阅读:《为什么,以及如何把 DEVONthink 打造成终极 RSS 阅读器》

Alt text
用本地阅读器细读文章 Credit Devon Zuege

说到底,“在线阅读”其实是个奇怪的说法,类似于站在报刊亭边、趁店员脸色没有变差之前赶紧狼吞虎咽几页;或者在街头边走边吃,满嘴油腻。要读得认真,恐怕还是坐下为好。

小结

毫无疑问,总有读者能够找出一款工具,覆盖本文所述的整个流程,并批评我造了太多的轮子;或者,举着“就我而言”的答辩状,认为世上存在一站式的阅读工具,能够免去种种缛节。然而这种想法,从一开始就掉进了消费主义的陷阱,把阅读视为便利店购物而非林间狩猎。森林能为你提供无尽的营养,而只吃便利店的食物,似乎会导致营养不良或添加剂摄入过量;而在便利店大行其道的日本,总吃微波食物而不自己动手,则是难以被接受的。杂食或许是更健康的习惯,而且它不排斥封闭的工具——如您所见,我正在使用微信读书,但不会只使用微信读书。

在神话时代,一个人沿着森林行进,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可以从半岛的这头走到另一头;在网络从追逐信息的现代人,或许也能够走出电子丛林,迎接另一面的阳光。

🛍 我撰写的付费栏目《信息管理,文件为本位的方案》正在 UNTAG 售卖,对本文话题有进一步讨论,欢迎选购。

🔗 付费栏目链接


  1. 图中展示的阅读器是 NetNewsWire,它并不是我唯一的阅读器。我目前同时——并且主要——在使用 DEVONthink。
  2. 这个词有民间偏方、土办法的意思。

author_avatar

Lawyer, macOS/iOS Automation Amat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