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_image

会的,去做;不会的,去教。——萧伯纳

笔记的生命在于撰写。然而,纵有卡片笔记这等良方,窝着 Obsidian 这柄利器,究竟写什么,却仍然令人一头雾水:看官往往听了成堆的理论,兵临城下之际,要么在心情日记中无病呻吟,编织一张自欺欺人的链接图谱;要么在本就严格的数据仓库中处处碰壁,难以找到卡片笔记施展拳脚的空间——还有一种“选择”,就是用卡片笔记记录卡片笔记的学习过程,加入知识管理淘金热的内卷大军。

前述选项都令人遗憾。究其根源,在于卡片笔记被玩成了互联网,任何和知识、信息、笔记或写作沾亲带故的软件,都想搞“卡片笔记+”,殊不知淮南淮北气候之差,终令滋味苦涩。寻觅适合做卡片笔记的甜蜜点,或许远比学习这一方法本身重要。

本文以我真实的阅读经验为例,展示一套用 Obsidian 做推理小说阅读笔记的流程,以期新手走出“用卡片笔记学卡片笔记”的怪圈,或与老手互通有无。

切入:阅读笔记,以推理小说为例

管见以为,读书笔记,是切入卡片笔记的捷径;尤其在 Obsidian 或 Roam Research 这样复杂的软件中,从较为熟悉的读书笔记入手,也容易直抵要害,不为操作界面所惑。毕竟界面易改变,功能常增减,唯流程和模式长久。

Alt text
Obsidian 中的阅读笔记

不少读者,本就有写读后感或书评的习惯,不存在将手段作为目的的尴尬状况;同时,读书笔记可涵盖主要的几类笔记类型,读罢两三个主要作家的作品,卡片笔记的方法和 Obsidian 的操作也就轻车熟路。最重要的是,写书评永远不怕无话可说,甚至简单的梗概,也直击了卡片笔记的核心——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分类:熟悉三种卡片模板

《卡片笔记中的三种笔记类型》一文中,我梳理了卡片笔记的三种类型——观点笔记、词条笔记和大纲笔记——此与卢曼的做法大同小异,读者只需拥有对笔记类型的模糊印象,就能继续阅读。拾起第一本推理小说之际,三种笔记模板便严阵以待;放下书本,三种类型都各有成果。简言之,以词条笔记录入书籍元数据,用大纲笔记列出作品年表或流派书目,并在观点笔记中写下所思所想。

词条笔记

词条笔记,最容易创建,无非是书籍元数据,包括作者、发表年份、出版社和 isbn 号等等,过去可用豆瓣获取书籍详情,可惜其 API 已经关门大吉(经读者 @Nicked 提醒,豆瓣 API 并未完全关闭,仍然可以通过微信抓包获得);如对自动化情有独钟者,需要另寻快速录入书籍元数据的方法。

若较为讲究,则应当添上作品流派、梗概和写作背景,此系卡片笔记方法发力之处:每读一本,记下其所借鉴的作品;两打书读毕,一个主题甚至某个流派的发展脉络便经络毕见,水落石出于 Obsidian 的 Graph View。坊间有传言,《少年包青天》曾屡屡抄袭《名侦探柯南》,而后者又常被爆出致敬了哪位小说巨匠,很伤各作品拥趸的感情;其实,拥有一张囊括主要推理作品的知识图谱,便能超脱于鄙视链之外。盖推理作品中的诡计只是一个点子,在法律上算不上“抄”,读者大可不必动肝火或站队列;知晓经典构思的来龙去脉,进而能够品味哪个作者演绎更好、表现更优,则读推理的乐趣,便油然而生。

Alt text
通过 Graph View 追溯作品关系

为获得上图的检视效果,您需要在笔记右上角的设置中开启“Open local graph”和“Open backlinks”。

Alt text
为笔记开启 Graph View 和双向链接列表

单单几张词条笔记,便让阅读多了一层享受。有志者还可为流派、风格或者手法创建词条,令书籍之间的联系更加具体。比如推理小说中常见的诡计和机关,便值得列出,以后再读新作,就有的放矢:如果作品落入俗套,谜题过于简单,则不必再读;若作者能够突破窠臼,当然读者与之皆大欢喜。

此外,推理小说毕竟异于其他作品,词条笔记中一旦带有梗概,便有泄底之嫌。如果怕煞风景,可以把梗概部分用如下 HTML 代码包裹,如此便可在预览(preview)模式下将剧透之处折叠。1

Alt text
用 HTML 代码将可能涉及剧透的部分折叠掉
<details>
    <summary>Show More</summary>
    在这里撰写梗概
</details>

大纲笔记

有经验的读者,可能自阅读伊始便创建了书单,循序渐进;即便是打游击式的散漫阅读,数周过后,读过的书也往往能攥成一摞,此时开列书单、整理阅读历史,也是水到渠成。大纲笔记在格式上无非就是清单,正适合挪作书单之用。只需将双方括号 [[]] 包裹的书名填入 Markdown 格式的清单,便能梳理出一份易读的书单。

书单既可采纳现有主题,例如作者作品年表、流派代表作品或某个大赛的历年获奖作,也可以权当作个人阅读历史记录。Obsidian 有任务管理插件,应当可将单薄的书单变成接踵而至的任务列表,做所谓阅读进度管理,只是我读书随意,没有兴趣搞得如此机械化,恕无法介绍具体方法。

我乐此不疲的一类书单就是历年获奖名单。推理小说界有诸多奖项,从美国的爱伦·坡奖到日本的江户川乱步奖,再到国内星火奖,尽管褒贬不一,却是评价未读作品的重要指标;根据名单,既有助于判断一本新作是否值得阅读,也可以在回读经典作品时看清其历史地位。例如家喻户晓的《嫌疑人X的献身》,便包揽了日本的三大奖项,还在国外屡次获奖,地位可见一斑。

Alt text
获奖书单(浏览软件为 Bike)

包括获奖名单在内,书单亦是寻觅新书的通幽小径。名家的名作,不过那么百来本,一个学生在课余时间就能读完;就像一个城市里的名店,吃来吃去就那么几家,而剩下的街头美味,若无人指引,又有谁知道它们的存在?酒香也怕巷子深,书单肩负了阅读地图的任务。在 Obsidian 中,如果一本书尚未创建词条——通常意味着还未读过——它就会呈现为较淡的颜色,浏览书单时遇到这些空白项,不妨找来原书一读,或许就有惊喜。

观点笔记,以及更多

词条与大纲之外,还有一种最接近传统书评的笔记类型——观点笔记。在理想的卡片笔记中,观点笔记应当汗牛充栋,可惜并不总能找到话题切入,一抒胸臆。尤其推理小说,似乎是市民文学,难登厅堂。

其实不然。推理小说,如同街头巷尾的B级美食,恰恰最容易找到话题点;这种有上百年历史的小说题材,也得到了多为名家的认可,有心人可以发现,米歇尔·福柯、简·雅各布斯以及侯世达2等一批知识分子都深刻分析过推理小说:它的历史,它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甚至和心智哲学的关系。当然,没有人规定要用分析哲学方法去读推理小说,相反,正是推理小说门槛低、著作丰、形式多,才有更多的理解视角。

加上观点笔记,已经有了三类基本的笔记类型;笔记一多,Graph View 不免臃肿。幸好在读书笔记的体系下,较容易区分不同类型的内容,并为其赋上各种颜色,便于区分。在 Graph View 的 GROUPS 设置中,可以按条件过滤笔记并染色,例如将包含书名号 的书籍词条染为黄色,包含 @ 的作者词条染成红色。纵观一张大网,谁是作者,哪些是作品,一目了然。

Alt text
将书籍词条和作者词条染上专用颜色

反思:传统书评与卡片笔记

以词条、大纲和观点笔记三分传统书评,并以双向链接建立联系,再以 Graph View 检视笔记之间的联系,便能概括上述读书笔记流程。

俟一事毕,应反思得失,尤其需要和传统书评等量齐观。卡片笔记最明显的好处,在于篇幅不长,且模式灵活,有话则长,无话从简。遇上余音绕梁的佳作,不吝连写三五篇观点笔记;碰到平淡乏味的作品,或者暂时读不进去的大部头,则先为其做个词条笔记,日后相见不至于陌生,说不定时过境迁,正好是阅读此书的时节。曾有前辈,在机场候机时也笔耕不辍,吾辈惭愧;但那毕竟是行家,诸君在业余时间读几本小说,若每本都施以长篇大论,未免太过。一句话,卡片笔记令读书笔记轻松自在,丰俭由人。

同时,借助 Obsidian 这样的现代软件3,还能连点成线,令书籍、作者或流派之间的脉络,读者近可考一书,中可考一人,远可考一家,如同登高望远,俯视书海。此中的痛快,绝非传统流水帐式阅读能够提供。

唯一的缺憾——如果称得上遗憾的话——就是卡片笔记往往简短,即便是观点笔记,也很难洋洋洒洒写上万八千字,这样短小的文字,发到网上恐怕要被人批评浅薄,背上读书不认真的名声。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为每一本读过的书写书评呢?比起可遇不可求的文思泉涌,卡片笔记更像是细水长流,罗缎密织。

🛍 我撰写的付费栏目《信息管理,文件为本位的方案》正在 UNTAG 售卖,对本文话题有进一步讨论,欢迎选购。

🔗 付费栏目链接


  1. 请不要把双向链接写在代码中,否则会被 Obsidian 忽略掉,不视之为双向链接,亦不会将其纳入 Graph View。
  2. 你可能不知道他,但很可能听过他的奇书《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3. 在写书评一事上,依我所见 Logseq 大同小异,其他的工具,但凡有双向链接和 Graph View,应该也相去不远。

author_avatar

Lawyer, macOS/iOS Automation Amat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