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_image

本文即代序《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迷思》。

写一本关于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或者说知识管理——的作品,不知该称其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批它无知者无畏,盖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本身就难以界定。您可以问问任何一本信息管理或知识管理教程的作者,他知不知道什么是信息管理或知识管理?这个问题可以噎死绝大部分作者,堪称鉴别骗子的试金石,因为多数人根本没有仔细思考——最恐怖的事情,就是刚走出迷雾,却发现自己身处悬崖边缘。

然而,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就像东京市中心看不见的天皇——如罗兰·巴特所说——令想象之物“通过绕弯回转,围绕着某个空无的主题,循环展开”。

我试着承认信息管理是个轻如空气的概念,或者干脆是个自我应验的预言;在不惮与居高临下的布道者和江湖骗子割席的同时,我又拒绝陷入虚无主义,试着以摸象的方式,写一本没有本体论的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小册子。

信息管理,文件为本位的方案
信息管理,文件为本位的方案

🛍付费内容链接

信息?数据?

信息管理也好,知识管理也罢,常常和另一个概念纠缠不清:数据(data)。在朴素的观念中,“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从学院到法院都鲜有疑虑——没错,浙江法院在典型案例中就援引了前述观点。正如研究隐喻的专家乔治·莱考夫所言,将虚无缥缈的信息(以下以信息囊括知识)与数据视作物理实体,有助于理解。

绝大多数的信息管理软件也基于容器隐喻,暗示着自己是一间不用付土地出让金的图书馆,不囿于空间限制(只要你能付钱)。印象笔记号称要 Inbox 一切,Obsidian 宣布要成为你的第二大脑,The Brain 的野心更是写在其名字上……好吧,如果你像郑渊洁保存书信一样,往虚拟屋子里面塞文件,或许假以时日,连容器本身也会跟着升值。Evernote 创始人经历过冷战,他怀着最大的善意,希望为人类保存记忆,但建造更大的容器似乎并不能满足这一目标(至于该软件如今的吃相,则与创始人的初心南辕北辙),更大的空间除了与其说助长了信息管理,不如说滋生了松鼠症和收藏癖。

容器隐喻固然有便于理解的积极一面,然而,信息管理的脱缰野马早已冲破了这一藩篱。容器隐喻在中文界可以追溯到于良芝,于氏是情报学(即“信息”学)泰斗,在上世纪末从英伦带回了这件舶来品。然而,于氏在后续著作中批评了信息和数据的朴素观念,指出“信息就是数据和意义的结合”——换言之,读取信息,情境很重要。信息不再是永不过期的黄金,相反,它不仅可能过时,而且每次都需要解码才能中数据中提取出来。多数人可以很简单地从菜篮子中掏出土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一句诗或一个公式。

不断往复思考,就是从数据到信息的过渡,即信息理论中的解码过程。如果信息管理不考虑使用者的思考活动,那它就是深陷容器隐喻的老古董。然而,何为思考?有两个站在连续统两段的观点,一种是“悟”,给你喝一碗喝水、一碗雨水、一碗井水,然后让你琢磨哪个年份的葡萄酒更应景;另一种则以建筑师巴克敏斯特·富勒为代表,他认为理解就是 (n^2-n)/2,其中 n 代表了需要考虑的对象数量。令人惊异之处在于,两个观点都是对的,而一款及格的信息管理工具,偏偏要兼具禅宗和数学家的气质。

信息管理工具并不是一个电子官僚,像管理库存一样管理着数据;相反,它既是一个禅宗导师,也是一个几何学家,提供了感性和理性两类方法,以便使用者能够提取信息——尤其是在存储时尚未意识到的信息,这才是最考验信息管理工具之处。

控制论科学家认为,文字中的信息是有限的,而实物则拥有无限的信息——事实上,文字中的信息也可以是无限的,端视其所处的环境(前述控制论学者从信息论的角度定义信息,他们的话在数学上一点儿都没错)。同样几篇笔记,在 Evernote 中,大概只是纸笔流水帐的电子翻版;而在 Obsidian 中,笔记之间的关联一目了然,你甚至可以定量分析,找出从一个命题到另一者的最佳路径;至于怪物级的 DEVONthink,则提供了更多维的视图,从关键词词云、相关度分析到词频曲线,方法配备了高倍率的实验仪器……一句话,工具的发展不断挖掘出新的“信息”,正如文艺复兴前后的油画作品,作者早已驾鹤西去,但分辨率更高的扫描仪让图像学研究又踏上新台阶。说起来,Diffusion 算法已经能够从一张图中提炼出画风,并据此画出相同风格的作品——你还会认为,信息管理,只是把大象放进冰箱、然后抓出来吗?

说到底,信息管理不能再当成从图书馆中取书的机械操作;相反,必须视为不断思考的动态过程,从数据之收集、整理到提取,全程都需要人脑或人工智能参与其中,连点成线。毕竟,“深思熟虑”(consideration)的 词根 是“con”和“sidereal”,其拉丁文原意便是:

群星闪耀。

笔记管理的路径:艰难的上升

笔记软件是信息管理市场的主力军,从 Evernote、OneNote、Obsidian、Logseq、Roam Research 到国内的一众模仿者,没有哪款软件敢松开信息管理的大蛋糕。诚然,笔记软件人人得而用之,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可能都 不知道文件管理是什么,只能理解界面时髦的笔记软件。可惜,就信息管理而言,依托笔记软件的路子根本走不通,就像一个天天在城市里开跑车的 good boy,忽然闯进了满是石块和坑洞的荒野。

盖笔记软件支持的文件格式有限,而所有能够在图文之外整出花样来的软件,几乎都可以引领一时风潮。Notability 录音功能一枝独秀,Good Note 模拟笔迹一骑绝尘,而让 Evernote 大红大紫的竟然是无限层级文件夹。世纪之交时,一个团队想做一款手写笔记工具,同时也能编写文档、添加便签、绘制草图或者创建表格,这款工具最初被命名为“Scribbler”,不过营销团队并不喜欢它;最终,软件发布时候的名字是——OneNote。

可惜,多数笔记软件都是私有格式,这限制了信息管理的可能。我很喜欢手写笔记,上学时曾把 iPad 写到存储空间告罄,但原生备忘录是私有格式,导出成 PDF 后就不能修改,这迫使我迁就它,不得不把截图、照片、录音都塞进备忘录,而这恰恰是许多笔记软件成长为信息管理工具的典型路径:你离不开它,只能叠床架屋,最终积重难返。如果你要收集蝴蝶标本,你会把它夹进书页,还是放进玻璃柜?前者不是不行,但手握厚厚一叠动物尸体的场面未免太恐怖。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在读大学低年级,而笔记软件似乎是大学生(尤其是考验学生和游手好闲之人)的政治正确之选,却没有考虑过更复杂的环境——我选择了断腕,丢掉那一年的笔记,奔向 Obsidian 和 DEVONthink 的山头,筚路蓝缕。

我建议您看看那些“信息管理老师”是不是印象笔记推广大使,或者有没有参加任何软件的圆桌会,如果有,则他们口中的“信息管理”,八成是掺了水或脱了脂的信息管理。

文件管理的路径:破竹的降维

如之前所述,从笔记管理进化到信息管理,必然要面对文件格式的崇山峻岭。实际上,一款笔记软件如果能够支持几乎所有格式,要么它原本就拥抱通用格式,比如 Obsidian;要么它自身就是个文件管理工具,例如 DEVONthink。后者自不待言,前者同样不排斥文件管理工具,是故信息管理,不如一开始就做好拉长战线的准备,从文件管理入手。

盖文件管理之于电子世界,如同博物馆或档案馆之于物理空间,保留了第一手资料,而不是书页之间压扁脱水的标本。一旦我们接受“信息是数据和意义的结合”,就不敢再使用晒成果干的数据。照片有拍摄参数,从网页打印而来的 PDF 有来源地址,而一旦将这些文件导入笔记软件,结果通常是失去元数据——毕竟,笔记软件为什么要帮你保留它们用不到的数据?更不要说,在导入导出之间,照片、音频和视频可能损失质量。概言之,笔记软件提供了一个向度的使用方式,却忽视了通过其他途径提取信息的可能;而文件管理,则是更保险的策略。

而且,正因为信息管理抽象,所以不得不拉长时间线,做好长期工作、不断调整的准备。面对一个没有人能够说清的概念,怎么能痛下杀手,选定一款软件呢?最老牌的笔记软件 Evernote,成功用一层套一层的会员制度锁住了用户数据,起码我是没有胆量将哪怕一个比特放在它的服务器上。

文件管理,其实不依赖任何第三方软件,甚至 有人 摸索出一套可以用于任何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体系,并用它工作和写作大半辈子;而第三方文件管理工具也通常兼容原生系统,例如 DEVONthink,本质上就是在 Finder 这间屋子里开了一个新窗口,给你不同的观看视角罢了。

这大概是笔记教程多如过江之鲫,而文件管理教程凤毛麟角的原因之一:写文件管理教程的作者往往从开发商那里拿不到一分钱,至于 DEVONthink 这样的高价软件,也不是几个生产力网红博主就能吹得动的。然而,没有油水可捞的领域更容易出现宝藏,好像阿拉斯加荒原里析出的金砂。

小结

至此,我可以交代一下,这本册子基本上在讲文件管理,但也不介意 Obsidian 和 DEVONthink 等格式开放的工具,因而会有不少笔记管理的内容。这一点都不奇怪,一如图书馆中会藏有手稿,文件管理和笔记本身就存在重叠。

但这本册子,又不限于把文件整理得整整齐齐,也无意在内卷的笔记术领域讨一杯羹。我希望以文件管理和笔记管理为核心方法,摸索着信息管理的轮廓。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信息管理,但我很确定,这个盲人摸象的过程,必定触及了信息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author_avatar

Lawyer, macOS/iOS Automation Amat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