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_image

“硬件”是相对于软件而言的,通常指电子或数码产品,不过也可以囊括大小家电乃至电动汽车。候选者越多,背景范围越大,最后出来的榜单可能就越无聊,基本可以断定,“搭载了我们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芯片/最清晰的摄像头/最明亮的显示器”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总能够上榜。我建议撰写这些内容的编辑保存一下去年的文章,来年更新一下产品型号就能继续发文章。

——开玩笑的。相比于大平台,个人博客或小网站的硬件分享更有趣,我能够看到活生生的用户,而不是一堆形容词大杂烩。易言之,写一篇硬件的年度榜单,断不能仅仅打开购物记录,按照价格从高到低排序照着写。你得看看书桌,打开背包或手提包,或者走到厨房摸摸台面上有什么。

这样评选出来的年度最佳硬件,获奖者通常不会是时间上的新产品,而是有新用途的东西。日本设计师长冈贤明曾指出,设计不一定等于制造,发现现有产品的用途也是一种设计。类似的,年度硬件也不一定非得是今年的新产品,而是真正为生活带来新意的东西。

搅拌机:把烹饪变成高效任务管理

烹饪首先可以视为一种投资,花上几个小时,搞定接下来一周的晚餐,省钱、省时间还健康。至于味道,鉴于我的储备经常被同事和朋友清空,料想应该不会差。

Alt text
我在冰箱中储存了至少十几份自制预制菜

但问题是,虽然收益大,但成本也不小,我得专门安排一个晚上的时间,通常只能是周五或周六;而一旦要加班或应酬,我就会错过“投资时机”,接下来的一个礼拜只能依靠外卖。

硬性的时间要求,是烹饪的掣肘。出于某种对明火的执着,我很抵触在厨房中使用各类电器,我甚至不用电饭锅煮饭,而是在燃气灶上使用土锅。我曾和朋友开玩笑说,我的厨房里除了电灯和抽油烟机以外,没有任何电器。

最后我还是忍不住买了一台搅拌机1——其实,我是看了 Serious Eats 的食谱——原本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的炖煮时间,一旦预先或中途打碎食材,完全可以压缩到一个小时以内。这意味着,几乎每天晚上我都可以预制食物。你可以从任务管理的角度看待这件事:任务管理的不是直接消灭任务,而是把它们挪到合适的时间再完成;以往我只有周五或周六晚上可以动手,现在,我可以在一周中的任何一天下厨,甚至是加班的晚上。至于成本,我制作的第一批咖喱就挣回了搅拌机的全部投入(毕竟入门级搅拌机很便宜)。

顺予指出,搅拌机不仅仅可以加快烹饪速度,还能制作小批量的碎肉。例如做意大利面的肉酱,通常会同时用猪肉和牛肉,但是国内的超市很可能只卖前者,而店员一般不乐意帮你把牛肉绞碎,因为商用绞肉机起步就得是五斤十斤,这都够我连吃一个月了。

最后,放一张预制菜们回锅后的图片,证明我没有在顿顿吃烂糊糊(当然,蔬菜是现做的)。

Alt text
图片中全是预制菜,花上十几分钟处理后就能上桌

连续供墨打印机:回归“有纸化”阅读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为根本不需要的需求买单,同时还耽误真正想做的事。我几次三番试图给外婆买智能手机,但最后发现她只想要功能机(对我而言,唯一的遗憾是没有视频通话)。2

打印机也有功能主义的倾向。众所周知,打印机最大的成本不在于机器本身,而是墨盒,由于种种专利限制,基本只能买原装墨盒,而投入一般只有两种模式:第一,前期狂砸几千块钱,后期被小刀小刀宰割;第二,初期只花几百块,后期被大刀大刀宰杀,每个墨盒都可以买一台新打印机。

但是,如果你不是摄影师、不会经常打印照片,也不是盗版书印刷商——一句话,不追求画面精美——那么绝大多数功能都是在浪费钱。我确实有一台商用打印机——就是那种比冰箱还大的——但我用的最多的,却是在二手网站上用300块前淘来的连续供墨打印机。它有多省钱?看看我的书架,上面大概有两排资料都是用今年这台新打印机打的,大概有两万多张,只花了一百多块钱(两盒半墨水),这还是因为我分批购买墨水,每次都要付10块钱运费。

Alt text
我的书架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只打一面,因为这种便宜的机器一般只能单面打印。3但即便纸张成本翻倍,墨水这边省下来的钱也非常可观。

量变引发质变,一旦打印成本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的阅读方式就发生了彻底逆转:许多人还在吹捧无纸化办公,我却彻底回到了“不环保”的工作方式。每次办理案件,我都会打印全部材料,包括可能要用到的法条注释,并且全部在床上摊开以寻找线索(因为没有更大的平面了)。业余时间如果有什么想读的文章,我也会直接打印成小册子,随身携带,外出等车或排队时可以拿出来翻几页。

Alt text
我经常把文章打印出来阅读

回到纸质材料后,我在过去一年里读得更多、更快也更仔细,即便原因可能只是我们这一辈人从小看纸质课本,早就养成了路径依赖。

但更严肃的原因是可及性。比起 iPad,哪怕是 Kindle,纸张依然是触手可及的媒介,我在书桌上、床上、茶几上和厨房里都放了待读材料,闲来无事或心血来潮就看上几页。

而廉价打印方案在阅读方式转换中起到了基础设施的作用。这确实有点像从按流量计费到包月上网,或者从用水桶挑水到接通自来水。4如果某种东西的成本几乎为零,或者起码你不太感觉得到,它就会迅速成为基础设施。

任何能够提高效率的工具,都不妨挖掘有无成为基础设施的可能。

第三方 AirPods 充电盒

有个经典的吐槽,说 iPhone 用户愿意花五六千买个手机,但不愿意花几百块钱买个配件。但事实是,很多配件,确实可以买价格只有原装两三成甚至十分之一的第三方产品,例如耳机充电盒

第一次购买第三方充电盒时,我的盒子其实是坏了而不是丢了,只是维修要七八百,以至于我满脑子都是“坏了不就等于丢了吗”,气不打一处来,最后还误把文章标题写成了《当我的 AirPods 充电盒丢失后……》,不料一语成谶,今年真的弄丢了充电盒。

于是我当场下单了一个新的第三方充电盒,反正只要一百块。如此便宜的东西居然还有惊喜:我的耳机是第一代 AirPods Pro,而新的第三方盒子已经更新到二代了,自带挂绳孔和扬声器,让我不多花一分钱就体验了新款耳机(尽管当然不完全一样)。

购买这种物美价廉的东西,会有一种报复性的喜悦。

越狱胜过换新:Kindle Oasis

对爱看书的人来说,2024年绝对是糟糕的一年:Kindle 退出了中国市场,而海外新发布的设备又引入了更加严格的版权限制,已购买或借阅中的书籍也无法导出。

我并不追求最时髦的硬件产品,只关心它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为此,我一直在维护现有设备的问题清单,记录了手中设备的硬性缺陷。就我在用的 Kindle Oasis 而言,清单上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 更换 USB-C 接口;
  • 关闭该死的自动旋转,我不想在床上看书时,内容忽然颠倒过来;
  • 关闭该死的磁力感应,现在的手机、耳机充电盒和笔记本电脑边框往往都有磁铁,导致 Kindle 随时都会被唤醒,出门一趟电就没了,最终逼我把 Kindle 单独放在大衣口袋里;
  • 在当前尺寸的屏幕里显示更多书籍,因为我习惯同时对照阅读多篇文章或多本书,而 Kindle Oasis 目前最多显示六本,似乎新系统只剩三本(空间都被书籍封面和 UI 占据了);
  • ……

以上所有问题,在 2024 年要么没有解决,要么变本加厉。当前的最新系统的大尺寸(7.8寸)Kindle 只能显示3本书,而过去最小的型号(6寸)反而可以显示7本,不少老用户都表示无法接受。甚至 Kindle Oasis 本身都被砍掉了。贝佐斯曾满嘴跑火车,声称他喜欢的并不是书籍本身,而是书背后的想法,我以前相信这句话,现在我认为他完全在胡扯,除非他聪明到能够越过那么稀烂的媒介窥得背后的思想。

我决定越狱。

Alt text
图文无关 图:《肖申客的救赎》电影截图

除了不能更换接口——其实,也有人提供这类服务——其他的固件问题,在越狱后全部得以解决。我可以彻底关闭多余的重力感应或磁力感应,而最爽快的则是,越狱后的 Kindle 终于完全转向传统的文件管理,能够一次性展示十几本书或十几篇文章,并且支持文件夹。

Alt text
越狱后的 Kindle,改用传统文件夹式管理

我经常就一个主题同时同时看好几本书或好几篇文章,事实上,我同时进行好几个主题。这种大面积的阅读,更需要传统的文件夹式管理和高密度的列表视图,而不是 Kindle 上一日比一日华而不实的封面视图。唯有如此,Kindle 才配得上“移动图书馆”的名号。

自 iPhone 越狱边缘化以来,已经很多年没有这种大口呼吸自由空气的畅快。

我唯一后悔的是给予了 Amazon 过高信任,浪费了几年的等待时间。

实际上,或许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值得你等待。越狱吧。

运动是最高级的奢侈:迪卡侬运动手表

尽管华尔街的牛马们不断唱反调,但时尚的风潮已经滑向了运动和户外,Arcteryx 冲锋衣和 Patagonia 棉服已经取代传统奢侈品品牌,成了新一代金融民工的工装。

我对户外服装尚持保留态度——不要误会,我有一柜子户外款和军事款 Arcteryx,但不会穿去上班——不过,在这股风潮中,手表绝对是最大受益者。过去,你很难把控应该买什么样的手表,劳力士太贵且容易被认为是天桥下的假货,帝舵有打肿脸充胖子之嫌5,卡西欧的主人看上去像是刚刚毕业还没转正……但智能手表打破了这一身份标识博弈,尤其是那些运动专用款式,你只需要花上一千块,就能拥有富豪同款。作为一种功能性产品,运动款的智能手表体现了暂时的民主。更重要的是,运动表还在散发一条信息:我有时间运动,我也注重健康。

这种文化背景,给我我那块儿迪卡侬运动手表带来了鸡犬升天的机会。它只是一块儿普通电子手表,但表盘设计极度简约,并且通体黑色,也没有传统手表那些复杂的按钮,看上去完全就是一块 Android 智能手表。事实上,不止一次有客户以为我戴了运动智能表,幸好我也确实天天长跑,偶尔玩玩户外,结果一块儿被误会的手表,反而成了见新客户的破冰契机。

戴森电源延长线

建筑师赖特有名言曰:形式跟随功能。《全球概览》主编总结到:形式跟随失败。

有些极好的发明确实是失败发明的衍生物,例如戴森的那根电源延长线。在早期的 UNTAG 会员周报中,我分享过这款电源延长线,当时只感叹此线柔软而不失任性,远胜那些硬邦邦如龙口粉丝的传统电源线。不料,如此舒适的产品其实源自戴森吹风机的糟糕设计。我当然不会为戴森的家电掏钱,不过在理发店里,我发现这些吹风机自带的螺旋形电源线劲度系数过高,当你试着拉长它们时,会把插头从插座上撤下来。作为补救措施,我们最终得到了一条非常柔韧的电源线。

讽刺的是,我家里的吹风机意外烧毁后,厂商给我寄来的新款仿造了戴森的外形,结果连同螺旋形电源线也一并抄去了。结果我现在常年把延长线挂在新吹风机上(这根线比吹风机都贵),看来还得另买一根,供出差使用。

Alt text
真的戴森延长线,以及山寨戴森吹风机

消费电子行业有大量类似的糟糕设计,有时倒也会催生一些漂亮的补救道具,结果这些东西反过来成为畅销配件,并被用到原计划之外的地方。例如,Microsoft Surface 二合一电脑砍掉了一批 USB 2.0 接口,同时又提供了 Type-C 转 USB 2.0 的高速转接头,结果此物在好几年时间里都是抢手货,甚至曾经被炒到一百多块钱一个。6或许,坏设计也可以是找到好产品的一条线索。

小结

回顾年度硬件的意义不应该仅限于硬件本身,我也在反思它们所处的任务环境,以及当初如何找到这些解决方案。

搅拌机和连续供墨打印机让我意识到量变何以引发质变, 第三方 AirPods 充电盒让我愿意为没有售后保障的产品适度冒险,Kindle 越狱源于对科技巨头的彻底失望,电子表和电源延长线这些小玩意儿则暗示我多加观察职场与生活中的设计细节。

一个人的年度硬件很难是另一个人的心头所好,否则,那份榜单只能是 Apple 全家桶都入围的无聊通稿。但反思真实生活,本就比博得“与有荣焉”更有意义。


  1. 我单纯用搅拌机打碎食材,例如意大利面中的番茄、咖喱中的蔬菜或者北非烩饭中的辣椒,但我并不烘焙任何食物(着需要化学实验级别的精度),因此最便宜的搅拌机就足够用。
  2. 我不是在嘲讽老年人,如果一定要嘲讽的话,嘲讽的也是那些花五六千甚至一万多买手机,最后只用来发微信和打王者荣耀的年轻人。
  3. 尽管你可以手动翻面,但只要中途卡一张,后续的页码就会全乱。风险过高。
  4. 许多家庭的水电开销并不小。但问题要立体看待,即便在商业公寓中,你支付了两倍的水电费,但可能节省了每天两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并且附近可能有更好的配套设施,此时水电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当然,购买房产则是另外一回事。
  5. 帝舵是劳力士旗下的一个品牌,相当于数码产品的“青春版”,早期还刻着劳力士商标,但现在的款式基本只有帝舵自己的标志,不懂行的人会以为是山寨货。
  6. 不要和我争论这些术语的“正确”写法,争论的人都必然能够看懂我在说什么,如果有人那么想争论,请直接去投诉 USB-IF。

author_avatar

Lawyer, macOS/iOS Automation Amat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