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_image

🔗 原文链接

美国田纳西州的布莱茨动物园里,一只刚出生的网纹长颈鹿幼崽正引发全球关注。这只名为 Kipekee 的小家伙通体呈现均匀的棕褐色 —— 它没有长颈鹿标志性的斑纹。据史密森学会记录,这是自 1972 年以来人类观察到的第四只棕色无斑长颈鹿,其罕见程度堪比在撒哈拉沙漠寻找一片特定形状的雪花。

但比自然奇迹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鲜活的生命正在揭开人工智能认知世界的深层裂痕。当研究者将 Kipekee 的照片输入多个顶尖图像识别系统时,AI 给出的答案从 "黄褐色岩石" 到 "抽象艺术" 五花八门。这些曾准确识别数万种动植物的算法,在一只没有斑点的长颈鹿面前集体 "失明"。

藏在代码里的认知牢笼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失误,而是系统性的认知局限。" AI 研究者珍妮尔·肖恩在其博客中指出,当前 AI 对世界的理解建立在海量常见图像数据之上。就像人类幼童通过图画书认识动物,AI 也依赖既往经验构建知识体系。当面对 Kipekee 这种突破常规的存在时,算法会本能地选择 "最接近的答案"—— 即使这个答案与事实相去甚远。

这种机制在实验室环境中或许无伤大雅,但当技术渗入现实生活,问题便浮现出来。软件工程师本·迈尔斯,一位先天肢体残障人士,向我们展示了他与 AI 绘图工具的 "对话" 记录:尽管反复输入 "短于常人且无拇指的手臂" 等精确描述,DALL-E 和 Midjourney 始终固执地生成标准人体结构。最接近成功的一次,AI 给出了一双紧握的、青筋暴起的手 —— 依然带着完整的手指与拇指。

被系统过滤的 "异常值"

技术团队给出的解释直指数据缺陷:非标准人体在训练素材中占比过低。但更深层的矛盾隐藏在用户协议的字里行间。在 Midjourney 的社区准则中,"畸形身体" 被归类为需要过滤的 "恐怖内容"。这种出于商业考量的设计,正在将技术推向一个悖论:为了防止生成骇人图像,系统必须扼杀对非常规人体的想象。

"我们就像活在一块数字橡皮擦里。" 迈尔斯转动着他特制的自适应鼠标说道。他的手腕呈 90 度内弯,这个在现实世界需要定制键盘的生理特征,在虚拟空间却成了无法被描绘的 "异常值"。当科技公司致力于消除 AI 生成的 "十一根手指" 时,那些天生肢体差异的群体正被同步抹除。

你也许也会被过滤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图像领域。语音识别系统难以理解非标准发音,自动驾驶汽车识别轮椅的准确率比识别行人低 23%,招聘算法会过滤掉使用呼吸机求职者的简历 —— 这些 "系统级盲区" 正在重塑人们对 "正常" 的定义。

牛津大学科技伦理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当前 AI 训练数据中,残障人群相关素材不足总数据量的 0.02%。更严峻的是,出于规避法律风险的考虑,多数公司在数据清洗时会主动排除 "非常规人体样本"。这种双重过滤机制,使得数字世界逐渐形成与物理世界平行的 "标准人" 规范。

站在动物园的观察窗前,Kipekee 正用它与众不同的舌头卷起嫩叶。

而在网络世界的另一端,它的数字分身仍困在算法的认知牢笼里。这场自然奇迹与技术局限的碰撞,或许正是审视 AI 时代核心矛盾的契机:当我们在代码中追求完美秩序时,是否正在亲手建造一个容不下生命多样性的数字巴别塔?


author_avatar

UNTAG 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