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_image

关于图书馆,最美的说法是:如果有天堂,那是图书馆的模样。

可惜这句话是讹传,原作者(Jorge Luis Borges)从未说过图书馆是天堂。不过,天堂的隐喻已经深入人心——起码是读书人之心,即便是读过《巴别图书馆》的人,也不愿扫这个兴。

但是,如今图书馆的概念已经式微,不要说实体的建筑——你有多久没去过图书馆了?——即便是赛博世界中的图书馆,其地基也被连根拔起,为在线书城的扩张腾出空间,而这些书城,恐怕没有半点天堂的样子:买书受到国际博弈影响,Readmoo 放弃 了支付宝渠道;书城本质上是资本驱动,亚马逊即将悻悻离开中国;外国的月亮也不圆,美国亚马逊就曾 篡改乃至抹掉用户所购图书……如果说图书馆是天堂,那么,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像是地狱。

或许如卡尔维诺所言,身处地狱之人,有个办法就是创造空间。1放到本文的语境下,就是打造一个私人图书馆,平生所读,全由自己掌控:书籍文件存于本地,书目信息汇集一处,统一检索、统一浏览,并视需要在不同阅读器中进一步阅读。

为什么要统一管理

在物理世界中,拥有一间书房,或起码添置一只书柜,对于多数人而言都极其自然。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种追求的现代版本应该就是不可住无书柜。随着阅读逐渐电子化,拥有一只个人书柜乃至建造一间个人图书馆的成本骤然下降,按理说,只要有意愿,人人都应当能够妥善经营好自己的精神仓库。

但现实却是,多数人同时使用多个阅读工具,过去读过的书零落四处:小说在 iBooks 或 Kindle 里,专业参考书塞在 DEVONthink 中,硬盘里塞着估计永远都不会翻开的大部头和超长篇,亚马逊帐号里还雪藏着趁打折囤的特价书……阅读工具变得碎片化,整理书籍的难度不降反增。我们不仅没有建造出私人图书馆,反而还把虚拟书房弄得一团糟;更糟糕的是,恐怕我们手里其实没有几本书,只是握着各个平台的借阅卡

而与碎片化相对的正是统一管理,这源自一个非常简单的信念:万物应当各有其所,各在其所。一句话,要有秩序。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多少人会把书丢在到处都是——也许本雅明和爱因斯坦的书房看上去乱成一团,但他们有自己的整理逻辑,并不妨碍自己找到想要的书籍。可是在电子世界中,我们却被迫辗转与各个工具之间。你问我为什么同一个作者的同一系列著作,前三本在亚马逊上购买,后三本在 Readmoo 下单?背后没有任何逻辑,只有平台和格式的人为限制,读者成了资本角斗的牺牲品。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没有逻辑的后果就是无法理解自己的藏书,而统一管理、创建一座自己的私人图书馆,就是赋予纷乱的电子书以秩序,令书籍一目了然,触手可及。

集中式统一和分布式统一

统一管理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中央集中模式,所有电子书都放在一个软件的数据库里;而另一种则是分工合作,不同的工具各司其职,但是保留统一的检索入口。前一种事实上走不通,因为仅仅是能够浏览——根本不敢奢谈体验——所有格式的电子书,就是一个难以想象的任务。行得通的只有分工合作,而分工的结果就是电子书管理的主轴:阅读、存储和管理分离

Alt text
不同软件各司其职,分布统一

阅读的分离

把阅读分离出去,意味着避免依赖特定阅读工具,从而可以随着阅读进行,不断变换阅读器,以适应不同阶段。比如,在判断哪些书可能用得上时,何止是一目十行,简直一眼十页都不过分,这时候就需要类似 Skim 的平铺视图;而一旦确定了准备读的书,可能就要在 PDF Expert 或 PDF Viwer 里精读,写满批注、画满高亮;迨整理笔记,则要用 DEVONthink 或 Highlights 批量导出。

Alt text
不同的阅读器,适合不同阶段

诚然,阅读的分离是最大的挑战,尽管主要是心态上的,而不是技术上的。读一本书——尤其是 EPUB 这种不容易打开的格式——第一步往往就是把它们导入电子书阅读器,而一旦踏出这一步,你基本就和其他软件说再见了:iBooks 是封闭数据库2,Kindle 是封闭数据库,就连狂放不羁的 Kybook 也是封闭数据库……一旦选择了这些软件,就等于断了后路,根本用不着再做图书馆和天堂的白日梦。就我所知,“导入”(Import)是最邪恶的词汇,基本可以翻译成“请君入瓮”,一旦你把数据导入到某个软件里,就等于把财产全部上交给官吏,然后以为自己能够获得便利——但是不要忘了,用自由换取保障之人,最后容易两者皆失。我读大学那几年,曾在某款 epub 阅读器中看了几百本书,结果它一个大版本迭代,我积攒几年的笔记连着书籍文件全部打水漂。

因此,第一步可能是很痛的:希望管理图书之人,只能舍弃那些高墙耸立的软件,转而考虑更开放的阅读器,比如用 Calibre eBook Reader 和 DEVONthink 读 EPUB,它们都可以在不导入书籍的情况下浏览图书。当然,借 Hum 的,这里也有一个不可能三角,使用门槛阅读体验数据自主权终难面面兼顾。3

存储的分离

把存储分离出去,就是不依赖某个封闭的软件,转而采取最耐久最朴素的文件夹管理。其实只要阅读能够分离,存储也是萧规曹随,接下去就是文件管理的话题了。我自己仍然按照传统方法整理图书,先按知识领域划分几个大类(类似图书馆),再按个人习惯统一命名,种种细节,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管理的分离

阅读与存储的分离避免了某个工具的垄断,但直接结果只是加剧了工具碎片化。接下来的管理分离,将在阅读的群岛之间建立联系,通过超链接将分散的书籍与工具联系起来。

管理的分离则是将文件元数据(metadata)提取出来,制作单独的索引,并通过超链接随时找到原始文件。这个概念在图书馆中非常普遍,你随便找一个线上图书馆,都可以找到馆藏书籍的索引(也许更新不及时),显示了藏书的作者、出版社、存储位置和是否可借阅等信息。事实上,从豆瓣上的书单到 Airtable 里的阅读记录,本质上都是一种索引,因为它们只是记录了关于书籍的信息,而不存储书籍的原始文件。

至于索引范式为何非常罕见,道理也非常简单: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如果一个电子书管理平台鼓励用户链接到其他平台,那就相当于给他人导流、为竞争对手作嫁衣。这正是嗜书如命者“沦落”到用表单工具管理书单的原因:缺少专门的工具,只能用最通用的工具顶上。这应了流言终结者的观点:

所有工具都是锤子,可以发挥非既定的用途,包括进行最基本的操作,例如当锤子敲东西。

除了表单工具——不管是在线的 Airtable 还是本地的 Excel——或许还有更适合砸开数字围墙的攻城锤,这就是久负盛名的电子书管理工具 Calibre。Calibre 本身也是一个电子书阅读器和电子书编辑器,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给你介绍一个新朋友,最糟糕的方式就是报菜名一样报一遍他的头衔,着基本等于拒人于千里之外——我只想说,Calibre 当作一个电子书专用的表单管理软件,你不需要学习复杂的技术,直接把它当成 Excel 或 Airtable 来用就好。接下来的系列文章,主要也是围绕 Calibre 管理书籍的技术讨论。

Alt text
Calibre 的界面基本等于一个表单

当然,号称要搞电子书管理的工具无独有偶,但 Calibre 已经存在了很久,根据林迪效应(Lindy effect),这证明它久经考验,还可能存在更久;何况它还采取了社区模式,不太可能委身于资本,或者因为某位核心成员的意外事故就停止开发。至于如今纷纷冒出来的电子书管理工具,它们的寿命多半可能还没有这篇文章长。

用超链接连通分散的书籍

仅仅在管理工具中录入书籍元数据并不足够,因为存储的分离令书籍原始文件散落四处,手动查找源文件仍然很费工夫。一个合格的电子书管理软件,还需要增加一栏超链接信息,用以直接打开书籍。

总的来说,需要通过超链接连通的,主要有(1)有其他数据库中的书籍、(2)外部文件夹的中的书籍以及(3)只能网上浏览的书籍。

注意:这篇文章只是导论,目标只是让您知道“喔,原来可以这样”,而不会深入技术细节,希望了解操作方法的读者请阅读后续文章。

打开其他书库中的书籍(以 DEVONthink 为例)

Calibre 本身可以阅读几乎任何格式的电子书,但就和瑞士军刀一样,功能虽多但不会有人用它去做手术或收割麦穗,Calibre 同样不太适合用来看电子书,尤其是 PDF。

另一款重量级工具 DEVONthink,不仅可以索引外部的 PDF,还提供了 item link,点击即可直接打开 PDF,这让它成为 Calibre 的理想搭档;而 Calibre 可以批注 EPUB 等文字格式的电子书,DEVONthink 则擅长标注 PDF,用两条腿走路,一下子就搞定了最常见的两类电子书,剩下的事情也就是小修小补。

Alt text
点击链接直达 DEVONthink 文件

打开外部文件夹中的书籍

DEVONthink 的功劳主要在于 item link,但毕竟不是谁都愿意买那么贵的软件;而纵观下来,似乎能够为文件创建链接的工具都不便宜,另一个选择 Hook 不仅不便宜,还是订阅制,恐怕更不讨喜。

好在我们可以 macOS 自带的替身文件(alias)特性,制作类似 item link 的可靠链接。在 《如何一键打开 macOS 中的任何文件(以 Keyboard Maestro 为例)》《macOS 中的阿里阿德涅之线——Deep Link》 中,我都介绍过技术细节,日后也会针对 Calibre 继续撰文,效果展示如下:

Alt text
点击链接,打开原始书籍

和取道 DEVONthink 一样,自制文件链接的好处也是稳固可靠,无论原始文件如何移动或修改、重命名,Calibre 都可以追踪到书籍文件,不太会出现链接失效的情况。换句话说,直接使用 DEVONthink 或自制文件链接,都是一劳永逸,一次录入信息,就总是能够检索和打开书籍。4

在线书城中的书籍

原则上,我不愿意把书留在线上,因为如文章开头所言,天晓得它们什么时候就没了或者被改了。遇到豆瓣这种既不允许下载也不能大段复制的平台,我甚至会一行一行复制下来——前提是书值得读。

换言之,那些买完之后发现也就那么回事的书,留在书城里也不是大问题,遇到这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书,就可以把书目信息录入 Calibre,同时留下书籍的网页链接。

这方面的例子不多,因为我买书主要在亚马逊,它可以直接下载原始文件;豆瓣和微信读书上各买了寥寥几本书,大概难以成文,如果对书城和 Calibre 相连感兴趣,可以先读读本系列的文章掌握原理,碰上技术细节再给我留言或私信交流。

小结

电子书阅读不是简单的开卷,也不是假装文雅的“窃书不算偷”,而是读者、作者和出版商之间的永恒拉锯战。就像星体的运行轨道受到力场作用而趋于稳定,阅读体验也总是受到三方作用而滑向消费主义。

但总有人不愿意当笼子里的白羽鸡。有人如同先知,在蛮荒时代奔走疾呼;有人切准时机,潮头弄浪;有人拾柴点燃 Calibre 这堆熊熊烈火,也有人为了数据自主而先走一步。在无数合力的复杂网络中,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从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的消费,转向读者当家作主的实践。

我也愿意往火堆中添一把柴薪。

🛍 我撰写的付费栏目《信息管理,文件为本位的方案》正在 UNTAG 售卖,对本文话题有进一步讨论,欢迎选购。

🔗 付费栏目链接


  1. 此君正是博尔赫斯的狂热粉丝。
  2. 所以,我拒绝在 Anki 付费栏目中谈 iBooks,完全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
  3. 一个折中的办法是,在使用 Calibre 管理图书原始文件的同时,也使用这些封闭的阅读器,只是凡举读完的东西,都要把笔记誊出来或把高亮摘出来。我有相当一部分材料是在 Kindle 电子书上看的,读完就去 Calibre 里把批注手动再画一遍。另外,Hum 写过 iBooks(Books)的摘抄导出方案,而我宁愿付费栏目少挣钱也坚决抵制这个工具——我们各自的工具偏好恰恰是“不可能三角”的适例。
  4. 严格来说,也不是不会失效,但失效的只是 alias 文件本身,重新挂钩到原始文件就好,不需要更改 Calibre 中的链接。

author_avatar

Lawyer, macOS/iOS Automation Amat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