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专题
从历史、流变、体系到方法和工具,严肃讨论笔记方法论,对生产力传销和“颜值即正义”说不。
当我们拉长时间线,笔记就会成为黑箱。我们相信它,前提是我们诚实地创造它。
甲在说日记,乙在聊摘抄,丙在侃学位论文,这个场面我们称为——鸡同鸭讲。
卡片笔记难以让一个胸无点墨者文思泉涌,更不会使一个头脑空白者笔若骏马驰平坂。卡片笔记真正的功绩是赋予了文章连贯性,让采集式写作迈向了农耕式写作。
笔记是对思维的编程,卡片是封装后的想法。从程序设计的角度重新审视笔记,或许视野能随之清澈如水。
不分种类就敢谈笔记,都是在耍流氓。
不被引用的笔记,相当于游荡在笔记花园中的孤魂野鬼。本文提出了识别孤儿笔记的方法,并提供了几种处理思路。
数字花园需要耕耘,其回报也甚为丰厚,将为你提供知识果实、旖旎风光与精神庇护。
笔记是做给自己的,不是做给社交网络的,唯 Luhman's Folgezettel 是尚的讨论可以休矣。
本文原作者为 Chris Grieser,Minja 获其授权编译。自卡片笔记热潮以降,笔记原子化已成政治正确。然而,笔记大小与工具限制紧密相关,比起盲目投身形而上的“圣战”,重新审视方法与工具的关系或许更加理智。